云冈石窟

标签:
山西云冈石窟佛教文化艺术宝库旅游照片杂谈 |
分类: 祖国河山 |

云冈石窟和印度阿旃陀石窟和阿富汗巴米扬石窟还被称为世界三大石窟。
因为云冈石窟的岩体是水砂岩结构,相对比较易于雕琢造型,所以在技术不发达的北魏云冈石窟能开创中国大规模石窟创作之先河。龙门石窟主要是在北魏政治中心迁到洛阳后开工,直至经历北宋的四百余年里的开凿而成。龙门石窟的岩体是石灰岩结构,石质坚硬难于雕琢,可它有着成果不易被风化而利于长期保存的优点。而莫高窟是砂砾岩结构,结构松散、不能雕琢,只有借助泥作进行彩绘和泥塑制作,因此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第五窟与六窟是双窟为一组的,窟前是五间四层木结构楼阁,它为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第五窟内,中央端坐释迦摩尼佛像一尊,佛高17.4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下,穹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工艺精湛。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琢有交脚弥勒佛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9、10窟内雕像呈现中西文化交融并开始出现中国化、世俗化的倾向。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我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他们个个慈眉善目、表情安然。
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


景区的西头是第16—20窟,是最早期由昙曜主持开凿的 “昙曜五窟”。魏书称“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按照古人已有“皇帝即是佛陀”的理念,这五座菩萨雕塑同时也具有五位北魏帝王的相貌。这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也开创了中国境内大规模石窟建造的先河。



在“昙曜五窟”之西及出口的几个镜头
前一篇:扣人心弦的飞行无与伦比的驾技
后一篇:平遥古城的旅游照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