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剧名旦水上漂

(2016-02-28 00:08:02)
标签:

梆子戏

水上漂

王玉山

分类: 晋剧/晋剧老艺人
《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29日) 15版

□文/图 雨齐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女演员日渐占领戏剧舞台,只有著名晋剧和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水上漂”仍以男角饰演闺门、花旦、刀马旦、青衣等角色,那超人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水上漂,本名王玉山,1906年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常家滩村,9岁开始学北路梆子,之后兼栖晋剧和北路梆子两个剧种。他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为这两个剧种的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而在山西、内蒙古、陕北一带颇负盛名,他那朴实、细腻、明快又充满激情的表演风格,至今仍然受到戏剧界的推崇。

1915年,年仅9岁的王玉山开始学艺,先在五台坐科,后又投崞县(现原平市)“文友戏班”拜“正堂旦”和“放羊旦”为师。当时,被称作上路戏的北路梆子正值全盛时期,“文友”班主的戏班人才济济。王玉山不仅酷爱戏剧,而且聪明过人,深得师傅“正堂旦”厚爱。经过一年多的严格训练,他便以超常的速度学会了《法门寺》《梵王宫》《梦鸳鸯》《二度梅》等小旦戏。师傅见他肯吃苦,勤钻研,便加意栽培,倾囊相授。严师之下,王玉山练就了扎实的底功。他的跷子功和轻捷似漂的碎步更是独具特色。当年在饰演《梅降亵》中的狐狸精时,他足踩跷子站在置于高桌的印台上,连唱几十句乱弹纹丝不动,唱毕,一个箭步从高桌上陡然落下,其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健美英姿,深得观众赞誉,故而获得了“水上漂”的美称。上世纪30年代初,他在包头、归绥等地演出《同恶报》《杀楼》《梦鸳鸯》《梵王宫》《梅降亵》等剧目时,观众的评价是:“宁肯三天不上工,不能误了水上漂的《梵王宫》。” 时有“满城尽说水上漂,人人争看王玉山”之说。

水上漂不论任何剧种,也不论对方艺龄长短,只要技有所长,他都虚心求教。在学艺和演出实践中,他的足迹遍及山西、内蒙古等地,有机会就同十三红、洪福生、玉石娃、七岁红、拉玲旦等名家合作演出。通过演出,他观赏到了众多名伶的精华,领略了各路大家的风采,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是,水上漂当年在张垣演出时,看了刘明山(五月鲜)的《贺后骂殿》《乾坤带》《血手印》《三世修》《双官诰》等青衣戏,对其艺术造诣十分佩服,下决心找机会拜师学艺。1933年,适逢刘明山回故乡忻州演出,水上漂便请人介绍,登门拜刘明山为师。当名气已盛的水上漂口称师傅,大礼跪拜时,刘明山大为感动,从此悉心施教,两人长期合作。

对水上漂艺术成长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另一位名家,是筱吉仙先生。筱吉仙本名张宝魁,原本是河北梆子名伶,后改唱晋剧。他不但技艺精湛,而且对培养晋剧后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晋剧名家张美琴、牛桂英、刘芝兰、花艳君等人都受过他的亲传。水上漂和筱吉仙在共同的舞台生涯中,相濡以沫,相得益彰。筱吉仙向水上漂汲取了许多晋剧的表演程式,水上漂亦向筱吉仙学习了不少武打技巧。改唱晋剧后,水上漂得到了向晋剧各流派学习交流的更多机会。

抗战胜利后,水上漂主要在太原、阳泉、忻州、大同、内蒙古、张垣等地演出,后经李子健、赵步桥等人介绍曾到北平、天津等地演出。在北平演出时,他受到北平观众和戏剧界同行的高度赞扬。经李子健介绍,他有幸结识了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筱翠花及评剧演员喜彩莲等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他还向兄弟剧种学会了《霸王别姬》《花田错》等剧目。

据统计,水上漂一生演过的剧目达200余个,其技艺之高超,戏路之宽广,在晋剧和北路梆子发展史上都是少有的。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正当水上漂的艺术发展处于上升阶段的黄金时期,一场浩劫夺去了他的生命。1968年农历腊月初八,水上漂被迫害致死,一代名伶含冤离开了人间。

水上漂虽然飘逝而去了,但他那迷人的舞台英姿却至今仍被人们津津有味地谈论着,回味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