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作的情谊【散文】作者:朱金华

标签:
文化艺术文学散文 |
一幅画作的情谊
朱金华
周末闲暇,翻拾所藏艺术品。一眼看到多年前应《书法报》稿约,应报社张和平先生之约,用散文手法写当代有成就的艺术家。所写的艺术家,均从事其他行业,又都在书法领域获得成功者。
按照约稿要求,我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在心底列举了几位要写的艺术家名讳。先是自己得喜欢这位艺术家作品,且符合大众审美;再是这位艺术家作品脱俗,在艺术领域有着广泛影响,有独到的个性张力。那段时间里,正值手头工作繁忙,难以腾开时间着手此事,加之要描写的艺术家,虽相识,有的甚至称得上关系亲密。可对于学术,我始终秉持敬畏态度,不虚于吹捧,对所描写的对象,先作深入交谈,再从日常生活工作切入,描摹艺术本真。挤时间,或电话沟通,深度交谈;或奔赴省城,深层采访,完成了《茹桂先生》《感觉方英文》《站立的文字》三篇文章,描写茹桂、方英文、崔宝堂三位先生书法艺术风貌。遗憾着未能在约稿时限内挤出更多时间去描写更多艺术家,后来报纸栏目改版,将这种写作形式定格在三位艺术家这里。
茹桂先生虽授业西安美术学院,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研习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理论。先生始终奉行“法由古授,美自我成”艺术宗旨,书法雄健豪迈,神采飞扬,作品具备风格、灵魂与人文情愫,西安美院硕士生导师,担任古典文学选读、艺术概论、美术评论等教学,真正让先生蜚声海内外,是书法艺术创作。方英文先生是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从事的是文学创作,任职《报刊荟萃》杂志主编。崔宝堂先生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一位处级领导,艺术著述颇丰。可以说,三位先生所从事的,都算作书法以外的事业。在我看来,艺术造诣的深浅,不在乎是否从事着艺术行当,取决于艺术天分,勤奋程度,还有对艺术的痴迷执着。
《书法报》社张和平先生为表达对撰文辛勤的慰劳,抑或先生对我的眷顾,赠送这幅佳作。当时报社付的稿费,较其他报刊相比,每千字付费更高。与我对接撰文事宜,是另外一位编辑老师。末后才知晓,张和平先生任报社编辑部主任,一位造诣很深的艺术家。
这幅画作,画面空灵深远,超凡脱俗,题款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这是马戴《灞上秋居》诗句,可见是写马戴的诗意了,难怪画面如此富有禅意。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馈赠,或受人馈赠,或馈赠他人。餐馆角落里,“老虎杠子五魁首哇,八马双飞九长寿”猜拳行令喝得面红耳赤者,说不定正接受着别人的馈赠,抑或馈赠后的释然放纵……
感恩张和平先生的馈赠,里面有诗意的高远,艺术的深邃,更有友谊的纯粹,我珍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