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血溅乌纱》说到底是出公案戏,写了一桩冤案的始末。审理此案的“四品官”严天民出任河阳前,原来在哪里做官?戏中没有直接交代,但从他后来的唱词“为报民我苦读前哲篇章,为效国行千里东奔西荡”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读书很多,官场上东奔西荡的好官,应该有审案的经验。但他来到河阳后第一案就审错了,我想原因是:此案是河阳的前任知县赖水镜 审理的,而赖是他妻子的表弟,严天民在接到这个案子时,本应回避赖知县,但他审案时却留下赖知县和杀人凶犯贾都头在一旁,且延续了赖水镜的审案思路,所以将案子办错了,错斩了小客店店主刘松。
豫剧《血溅乌纱》 刘少英剧照
本文讲这桩冤案的起因,还要从刘松的女儿刘少英的两段唱腔说起。一段是“见爹爹受酷刑”,另一段是“我父刘松人良善”。作为受害人刘松的女儿,她本是个小家碧玉,没有见过大世面,特别是珠宝商苏玉珠在他家开的客店里被杀了,她见到父亲被抓走,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所以第一段唱腔只是客观地叙述了所见的事实,当知县一再追问凶犯模样,她只能说“他面戴黑纱,我辨认不清”。被知县赖水镜把她定型为“疯子”赶出了衙门。后来严天民来到河阳接任,刘少英又一次来为父亲喊冤,这一次为父喊冤显得比上一次镇静多了,也显示出她的斗争精神。后来让严天民听了申诉后,唱出了“听民女只把冤辨,字字句句动心弦。满面怨气浑身胆,是疯是冤难断言”,被她的冤情打动了心弦,对赖水镜说她疯,也打上了问号。但,当她后来看到严天民没有纠错的勇气,依然碰死的大堂上,给这出戏定下了大悲剧的基调,刘松死了,他的女儿也死了,最终是严天民拔剑自刎,这是后面要讲到的。
刘派与唐派之《血溅乌纱》本子,有较多的不同,拿下面刘少英的两个唱段来说,刘派的唱词比唐派的少了许多,有些唱词改成了道白,显得更加精炼了。所以我分别给出了唱词,刘派唱词是我整理的,唐派唱词是网上找来的,不过又经过重新排版。
(一)刘派《血溅乌纱》中刘少英的两个唱段赏析
刘少英的扮演者是张卫华,女,商丘市豫剧团演员,主攻花旦。张卫华给刘忠河配过许多戏,比如在《打金枝》中公主李君蕊,《辕门斩子》中的穆桂英,都让刘忠河的戏增色不少。
1、豫剧刘派 《血溅乌纱》 “见爹爹受酷刑”唱段
张卫华演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