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戏《女贞花》之二:石磊改编的《麻风女传奇》保留了原剧之精华

(2013-06-02 08:41:54)
标签:

豫剧

女贞花

麻风女传奇

赵吟秋

张三旺

文化

分类: 说戏及其系列

     石磊先生在大学本科毕业后,又考入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开办的戏曲理论研究班,苦读三年,后回到河南,开始了他的戏曲创作和导演工作。他根据樊粹庭先生的《女贞花》改编的《麻风女传奇》,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根据樊粹庭的《涤耻血》改编的《大宋英烈》是他的第一个戏,这出戏是他编导的第二个戏。《麻》剧1984年就已经脱稿,几年后公演。


(一)《麻风女传奇》是石磊先生的开山之作

      

     《麻风女传奇》自演出后,在不长时间里,先后有新郑县、梨园矿务局、唐河县、郑州市、新乡市、漯河市、三门峡市、信阳地区及山西太原市、山东单县等豫剧团搬演。并被移植为评剧(北京朝阳评剧团)、越剧(芜湖市越剧团)、吕剧(济南市吕剧团)、湖北花鼓(仙桃市花鼓剧团)等地方剧种。一个刚离校不久的研究生,就能编写出如此影响深远的剧作,充分显示出他的戏曲创作才能,也可谓是他的开山之作。

     豫剧《女贞花》早在1937年就由樊粹庭编写,陈素真主演而震惊梨园,也因“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到批判。它风风雨雨经过近半个世纪,直到80年代初又被石磊发现,经洗尘去垢,重新打磨,又重现了它昔日的光彩,显现出它的价值来!

http://img.ph.126.net/x1h85SHScUoiKC8c-CGzFw==/3897021052659095362.jpg


     1989年石磊先生就给漯河市豫剧团排演了《麻风女传奇》,为提高此剧成色,特别是通过他,该团于1990年又从天津邀请来陈素真大师,为《麻》剧作艺术总指导,使这出戏大增其色,参加河南省第三届戏剧大赛,一举夺得导演、音乐、舞美、演员表演奖,和演出特别奖五个奖项。随后又在全国第七届映山红戏曲剧节获得诸多奖项。在戏中出演男女主角的赵吟秋和张三旺,原来已小有名气,也因此剧而走红,其演技被戏迷所认可,成为河南的豫剧名家。

右图是赵吟秋与其恩师、义母陈素真合影


  陈素真不顾年事已高,从天津来到漯河,不辞劳苦,不取分文,为剧团排戏,认真言传身教,她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显示出一位老艺术家的风范。唯一让她感动欣慰的是,这出戏得了那么多的奖项,还认了一个干儿子和一个干闺女。

    她在接见演职员时提了三条意见,后来被称为“三个想不到”,简言之:
    第一个想不到是剧本改的这么好。……石的改本对场次做了重新安排,唱段另铸新词,艺术处理也与原剧不同,他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应该署“编剧”。
    第二个想不到的是漯河市豫剧团,名不见经传,作为一个刚刚升为省辖市的市级豫剧团,戏会演得这样好。……
 男女主角三旺和吟秋演得很认真、很大气。三旺(张三旺,饰演陈绿琴)很会做戏,没有唱也来“菜”(行话,即来彩),在男小生中很难得。赵吟秋,小名毛毛,和小贤(牛淑贤)、小凤(胡小凤)是一届的学生,我在邯郸东风剧团带过她们,唱戏还规矩,嗓音沙甜,在台上有“戏缘”。
    第三,漯河地处豫南,是沙河调的地界,可他们祥符调也唱得那么好,艺术风格很统一,既有祥符调的细腻、委婉,又有沙河调的激情和“恨戏”,把戏演得很成功。

 

(二)石磊在《麻》剧中改编中保留了原剧的精华

http://img.ph.126.net/uP7HmlcJW7y2siSnla_L6A==/6597876808190830216.jpg

左图是石磊先生工作照(左边是王素君)

     对于尚有审美价值的一出旧戏,如何改编,使它焕发出光彩来?有些剧作家不去研究旧戏,哪些是其精华所在,哪些是与当今观众的审美取向和习惯不相容之处,而是只取故事的大致情节。为了表现自己的创作才能,或提前设定主题,编制粗糙;或凭空臆造,闭门造车,这样怎么能编出好戏呢?即便作品出来,存活时间也很短,过不了多长时间,就无人问津、销声匿迹了。与这些不严肃的创作态度相比,有的剧作家像历史考古那样,当从故纸堆里发现一部旧剧作,小心地掸去灰尘,拭去污垢,仔细考察一番,哪些该“取”,哪些该“舍”,心中要先搭建一个“小舞台”,把自己融入其中,做到高屋建瓴,统筹规划。然后动笔改编,斟酌字句,润色文字,才能使旧戏重新“活”起来,且要超过原剧。不这样,还用你改编什么呢?

     石磊先生属于后者。他将樊氏的《女贞花》由原来的二十一场戏,精简等八场戏,人物由二十余个压缩为十四个,使全剧演出时间从近四个小时缩短为二个半小时。他改编的剧本,在情节上不仅让邱丽玉和陈绿琴这两个男女主人公,重新按本来面目回到老年观众心目中,而且又赋予新意,让这两个人物更加鲜活。尤为突出的是,他浓墨重彩增加了陈、邱之间生死恋的描写。比方说,增加了绿琴不辞劳累为染病的丽玉采药、问医、送药、喂药;又比方说,增加了丽玉因对绿琴心怀思念,逃到淮南寻夫,路上两人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吊起了观众的胃口,给戏增添了看点。

     还有,后来两人庵堂相会,又都不愿为自己加害对方,突出了他们重情重义、舍己为人的的思想境界。你想,夫妻二人三载未见,此时要相见了,通过哀婉凄楚、荡气回肠的唱腔,把他们“想见又怕相见”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引用唱词来说明。当陈绿琴气喘吁吁地赶到庵堂时,邱丽玉唱道:“尚若是陈郎观中寻俺,到那时是进是退两为难。邱丽玉狠心把情断,决不将污淖身把人拖连。”(白)“我,我还是走了吧。”当陈看到自己的爱妻后,邱执意不见。陈唱道:“一听说妻居白云庵,恨不得生双翅飞妻面前。你看俺为你跑得气喘嘘嘘浑身是汗,你那里却背身立站,不肯近前,不肯相见。”紧接着陈绿琴那“难道你,你就不怕人心寒哪”一句,把内心积愫,如天崩地裂,一涌而出,霎时间就把他们“想见又怕相见”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更为强烈,味道也更浓了。

     石磊先生对戏曲改革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可以概括为‘四不’,即:不炫博,不矜奇,但又不自是,不遗美。一言以蔽之,突出一个‘俗”字。”如何理解这个“俗”字?他接着说道:“首先,它表现的应当是广大世俗众生所熟悉、所关心、所希望是生活,反映的应该是对人民大众具有普遍意义飞思想和他们的‘群体感情’。第二,它的艺术形式应该是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的,用这种平易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一种深刻的哲理。”在他编导的不少作品中,都体现了他的这种创作理念,《麻风女传奇》也是如此。

     另外,唱词也写的很好,词意深刻,文辞也优美,流畅,精炼,更具诗情画意及感染魅力。同时,原剧命名《女贞花》虽雅,含义也极佳,只是书卷气太浓,改编者改为《麻风女传奇》,让不识字的老年人也能理解得了。

     戏中有三段叙述场景转换的《女贞木曲》,基本概括了全剧内容,但个别词语比较冷僻,让我打字也要查字典,比通常费了一些时间。不妨抄录于下,共同欣赏:

(主题曲一)女贞木,枝苍苍,生在古粤远遐荒。古粤女子多薄命,不幸身染麻风疮。衔冤有帝女,补恨无媧皇。奴患顽症奴自死,不愿嫁祸拖累郎。赠郎骏马银白两,放郎活命返故乡。

(主题曲二)女贞木,落叶沉,麻风病发不像人。肤为燥,肌如皱,云鬓拳曲黄且髡。昔如掌上珍,今作阶前尘。万念俱灰情未损,女娘万里寻良人。淮南若见郎一面,纵赴黄泉也甘心。

(主题曲三)女贞花,色似彐,比翼鸟儿枝头歌。生同衾,死同穴,吾郎心洁似明月。盛亦不攀取,衰亦不抛撇。愿效孔雀东南舞,毋做劳燕西北拆。冬雷现,江河竭,郎与奴,情不绝。


(三)石磊版本《麻》剧演出视频


      石磊先生为漯河市豫剧团排演了此剧,是戏迷共知的。在此之前,最先排演此剧的新郑市豫剧团(妹妹万珍兰饰演陈绿琴,姐姐万玉珍饰演邱丽玉)就是石磊先生导演的。后来他到台湾,曾为台湾国光豫剧团排演过此剧。此外,还有徐俊霞前几年也用该版本演出了《麻》剧。省内外不少名家,如王清芬、黄河(西安豫剧团)主演的《麻风女》就不是用石磊版本,我将在下次博文中介绍。其他几位名家(郭应先、安金凤、和山东的刘翠芳等)也都演过此剧,到底她们使用了哪个本子就说不清楚了。


1、赵吟秋、张三旺主演的新郑市《麻》剧全剧视频

     我很少使用全剧的演出视频,因为太费大家的时间了。不过这里我用了全剧视频,你可以挑着看。


豫剧《麻风女传奇》-上-320x240

豫剧《麻风女传奇》-下-320x240


【附】视频: 纪念陈素真大师诞辰95周年戏曲演唱会 豫剧表演艺术家李素琴演唱 豫剧《麻风女》选段(含《叶含嫣》片段)


2、陈派再传弟子徐俊霞演出此剧视频

http://img.ph.126.net/r08fSdYpX5i8UPUajbEu5Q==/3792030886345984914.jpg

     

左图是徐俊霞《麻风女传奇》剧照

     徐俊霞原来在省三团唱现代戏,后调入郑州市豫剧团,又拜关灵凤为师,才开始以唱传统戏为主。本来传统戏和现代戏的发声、上力位置,吐字、归韵方法,表演程式等等,就有很大不同。要想这两类戏都唱好,却非易事。唱现代戏的,改唱传统戏,比由传统戏改唱现代戏还要难。徐俊霞能唱到这个程度,的确很不容易。下面请欣赏她在《麻》剧中的两个唱段,不妨听一下她的陈派韵味还是很浓的!


 紫光制作-徐俊霞-《麻风女传奇》唱段   “未曾开言心先碎”


紫光制作-徐俊霞唱段       “邱丽玉一路乞讨一路哀叹”

    

3、新郑市豫剧团万玉珍、万珍兰姐妹主演《麻》剧音频


     由石磊编导,新郑市豫剧团万玉珍、万珍兰姐妹主演《麻风女传奇》,比漯河市豫剧团赵吟秋、张三旺主演的此剧要早一年。对新郑团我不熟悉,从网上搜到对她们姐妹简介于下:

     妹妹万珍兰,河南省新郑市人,出生于1956年1月,1971年11月参加原新郑县豫剧团工作至今。国家二级演员,中专毕业,生行。现任豫剧团党支部书记、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郑州市戏剧家、曲艺家协会会员。王素君的弟子。

     姐姐万玉珍,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省中原艺校,家住新郑市新华路,在县工商局工作,省戏曲家协会会员,受过省十四市豫剧唱腔大赛二等奖;受过郑州市四、五届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  

     2010年1月6日、7日,由河南电台戏曲广播主办的“戏亲人更亲”戏曲广播五周年之豫剧大师陈素真义女赵吟秋折子戏专场晚会上,赵吟秋和万兰珍联袂演出了《麻风女》“团圆”一折。

http://img.ph.126.net/36H9qkKliQ5mnHotYvVmKw==/6597794344820699074.jpg

豫剧《麻风女》团圆一折(邱丽玉——赵吟秋饰、陈绿琴——万珍兰饰)


     在《麻》剧中,她们姐妹的演唱是相符调的,唱得不错。现欣赏她们在戏中唱腔集锦。


豫剧 《麻风女传奇》唱腔集锦 上 万玉珍 万珍兰主演 


豫剧 《麻风女传奇》唱腔集锦 下 万玉珍 万珍兰主演



【附】最后送上豫剧名家安金凤在剧中一段唱腔。
豫剧 “邱丽玉在绣房心中烦闷”《麻风女》选段 安金凤演唱

                                                                  (2013年6月2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