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戏《五凤岭》之一:结合王红丽“坐寨”唱词,说《五凤岭》这出戏(附刘桂荣的音频)


标签:
豫剧五凤岭王豫生王红丽唱词 |
分类: 说戏及其系列 |
http://www.51kanxi.com/pic/uploadimg/20097616425174199.jpg
(一)豫剧《五凤岭》是近十多年改编最成功的一出戏
http://img.ph.126.net/YcgmpchnfNnZP1m5nXXFfw==/1110981733078233975.jpg
左图是王红丽在清唱
1、王豫生是是豫剧作曲家,他不可能不知道豫剧《五凤岭》原来的演出版本。在改编时,他对剧本没有胡改、瞎改,虽需要削枝减蔓,经过了压缩与删减,去掉了不少可有可无的人物,但仍坚持了《五凤岭》原来的整体框架,保留了戏的原汁原味。对戏中有迷信色彩或不合时宜的情节,肯定要想办法修改。例如,在李怀玉因欲进京赶考,借常秀鸾尸首还魂的故事肯定要改写。再一点要说的是,《五凤岭》最后怎样收场,是一个人娶了三个老婆?还是坚持“一夫一妻”制,让吴凤英、张美荣和常秀鸾三个女人各有所配?我昨天看了小皇后豫剧团,去年5月才制作的《五凤岭》视频(由王红丽的徒弟周红梅主演),依然按李怀玉与三个女人共同生活作结尾。小说就是这样写的,戏曲也是这样演的,且三个女子都曾救过李怀玉,作为感恩,也不应该把哪个舍弃掉。同时,旧社会一夫多妻司空见惯,并不违法,如果要坚持当今的一夫一妻原则,那《三哭殿》《大登殿》,包括全本《蝴蝶杯》等戏,你还能看吗?历史总归是历史,不要总拿今天的眼光说事儿!
http://tenglongcekong.com/ewebeditor/uploadfile/20120216154212634.jpg
2、豫剧向来是靠唱腔来支撑一部戏的。众所周知,像《对花枪》中姜桂芝“南营”一段唱腔,长达一百来句,交待了戏中许多内容。《五凤岭》也是如此,吴凤英也有一大段酣畅淋漓,极其优美的唱腔,既起到交待剧情的作用,又给观众听觉与视觉上美的享受。这个唱段原来是豫剧老艺人陈连堂(男旦)先生创造的,他原来是豫西调的,又吸取了沙河调及相符调的唱法,采用以二八连板为主,加垛子的板式,可以说是他留下的最经典的唱腔(这段唱腔电台有播放,但在网上找不出来)。王豫生几乎原封不动地传给了他的女儿王红丽,她是当今最红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嗓音比她的前辈陈连堂来要好许多,她用一个女性的嗓音唱出来,不知要好多少!
3、一出濒临失传的剧目,是修旧如旧,还是在继承中翻新?在王豫生父女的《五凤岭》一剧中,以上两点都注意到了。从舞台呈现来说,大家可能还记得,那舞台设计是那样的奇特,取消了前台幕布,只留下一道幕;舞台布置又是那样简洁明快,几乎接近于“一桌二椅”;左右两边分别写着“出将”和“入相”舞台的上场门和下场门,让观众一眼就看出来,又回到几十年前舞台的那个样式;在前台桌子帷幔上沿赫然绣有“王红丽”三个大字;那身着便服的检场人员,挑着门帘让演员出场的身影仍依稀可见;戏开演时或者戏演完后,两个身穿长袍的检场人员,跑上前台吹起特长的大喇叭号,告诉观众戏开始了,最后驻戏时,又告诉观众戏结束啦!……这些解放后已经废除的东西,又呈现在舞台上,该如何解释呢?是倒退?还是有意让观众回到过去,忆及豫剧早年的演出情况?我看是后者,这样处理,无疑给观众增添了怀旧的情结。在这出戏中,王豫生也在创新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剔除一些糟粕,重新安排戏的场次顺序,使戏的节奏更加紧凑,故事更加完整,结构更趋合理。
这出戏我当时没有机会到剧场观看,但制作的视频我是看过的。现在能从网上找到,视频分上、中、下三集,时长接近三个小时,但视频怎么打也打不开,可能因版权问题,只好作罢。等以后某个时候,或许会看到完整的演出视频。去年5月,小皇后豫剧团王红丽的徒弟周红梅领衔主演了《五凤岭》,且有视频,因为是在农村台子上演的,也没有配上字幕,所以效果远不及十年多前王红丽的视频,写到这个系列的后几篇,我准备把它补上。
(二)王红丽在《五凤岭》中“坐寨”一场的唱词
豫剧《五风岭》“三杆大旗竖在空”唱段戏词(王红丽版)
http://t04.pic.sogou.com/1a9dcd75949f7c00.jpg
第一节:吴凤英占山为王,保定了世道安宁
匹配唱词:
三杆大旗竖山顶,(头句重复一遍)一杆杏黄.一杆粉红。大红的旗杆竖在正当中,旗杆之上那个红绫裹,
那一圈一圈都缀着红缨,红缨本是丝线做定,那丝线下边系着银铃。
刮东风仓啷啷啷啷响,刮起西风叮呤呤呤呤咚,
仓啷啷啷响,叮呤呤呤咚,仓啷啷啷叮呤呤咚它咋恁好听,
胜似那撕绫罗,打茶盅,新媳妇叫公婆的头一声。
锦旗上绣的是飞云走凤,黑缎子沿边是那锯齿形。
旗的正中有名姓,朗朗大字写的清:
左边吴月英,右边张美容,正中间写的是俺吴凤英。
俺姐妹聚义在这五凤岭,收啊收女将,聚啊聚男兵,收女将聚男兵威震山中。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俺一不图官,二不求俸,不图官不求俸俺只为民太平。
杀贪官除恶霸广济众百姓,扫匪盗斗强梁为民把冤伸,
保定了商洛一带世道安宁,保定了商来商往女织男耕。
军风齐整,军纪严明,三哪三杆旗啊!三杆旗调动了满山喽啰兵。
第二节:自报家门住洛阳,爹爹姐弟全报清
匹配唱词:
抬头来我观见了东山顶,东山头上薄雾蒙。
过去东山头,再下三道峰,百十里路就到了洛阳城。
过了洛阳东行十五里,那就是俺的家名叫个吴家营。
吴家营寨大墙高四门有拱,进东门向西走朝北有个胡同,俺家住胡同内路西门朝东。
俺门前还有一个大水坑,每日里那鹅鸭戏水乱扑凌凌凌。
吴成功他本是爹爹的名姓,膝下有俺姐弟人三名。
姐姐吴月英,我奴吴凤英,小兄弟名字叫个吴宝童。
俺本是一父二母生,俺姐姐月英比我大上两岁,
我比俺姐姐大上两冬,大呀大两岁呀小呀小两冬,俺姐姐属虎我属大龙。
第三节:姐妹俩从小习武,学会仗义好本领
匹配唱词:
俺姐姐自小好习性,每日里在绣楼做针功。
先学会剪,再学会缝啊,扎花描云都学成。
凤英我爱习武艺爱读孔孟,每日里昼读诗书夜练武功。
长的是枪,短的是剑,
斧鈗钩叉带流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
俺虽然习武从未乱用,那一日在那村头上,
碰见了同村姐妹被人欺凌,凤英走上前,还未把手动。
那五个小光棍挽袖拍胸,两个要抱我的腿,两个把我胳膊拧。
那一个当面出拳把我的面门封,我一不慌,二不惊,
我左手一使劲,右手一扑棱,
小金莲一扫带起一阵风,那五个小光棍一起来了个倒栽葱。
哎呀呀,可是不好了!
俺全村出了名,知道咧都说俺是仗义好本领。
那不知道咧都说是,那吴家的二妮又野又疯。
http://gdt1.alicdn.com/bao/uploaded/i5/T1cwBKXbpsXXa8vsQ__105624.jpg_310x310.jpg
第四节:爹爹嫌贫爱富太无情,怒打女婿放悲声
匹配唱词:
老爹爹他与俺把亲定,将俺姐妹许配到李家营。李家营有一位李员外,他膝下有怀珠怀玉二位弟兄。
奴相公李怀玉爱读孔孟,怀珠兄好武艺骑马拉弓。
遭天火二公婆一死丧命,家道沦落苦坏二弟兄。
大比年皇王开科万人轰动,奴相公欲赶考身无分文铜。
万般无有耐,借债到吴家营,我的了爹爹嫌贫爱富翻脸无情。
借与不借在两可,他不该暗害奴夫把歹心生。
将奴夫用酒灌醉再用麻绳拧,吊在了东花庭外动大刑。
皮鞭沾了水呀再往身上楞,劈头盖脸打的浑身青。
哎呀呀!只打的李公子他大放悲声。
第五节;家奴吴用害相公,急煞小姐吴凤英
奴相公被打的昏迷不醒,老爹爹在书房内又把毒计生。唤来家员叫吴用,把钢刀磨得亮铮铮。
打三更要杀死奴的相公,正在密谋把人惊动。
惊动了我的贴身丫鬟名叫个小春红,
小春红上绣楼对我言禀,气呀气坏了奴家吴凤英。
我的柳眉竖,我的杏眼睁,雪白的脸皮气得通红。
小金莲把楼板躲得响噔噔,我的银牙咬得咯嘣嘣嘣嘣——
急慌忙把银两包裹定,我带领着小丫鬟去救相公。
带领丫鬟要把那个绣楼下,我的心也急呀,我的头也蒙。
两腿发软,脚脖发疼,那楼梯本是那十三棚,
我的老天爷呀!咯噔噔噔噔.咯噔噔噔噔,
咯噔噔噔咯噔噔噔数也数不清,总觉着它有那七八十层。
最后一节:救下相公李怀玉,五风岭上聚义兵
与丫鬟行至在东花庭外,正碰上那家员吴用持刀行凶。说时迟呀,那时快呀!
我一个箭步把他两手拧,我夺刀给了他个通心红。
小丫鬟帮我把绳解,花梁上救下了李相公。
暗夜里我把银两送,又取下玉镯让他藏在胸。
打三更放走了李怀玉,打四更又杀过来俺那大伯兄。
杀死二老,奴心虽痛,也怪他们嫌贫爱富应得报应。
千不该,万不该,李怀珠又烧了俺的绣楼棚。
若非是凤英我习武有本领,俺姐妹早死在烈火中。
保定姐姐出火海,偏遇上抢美容的贼黑风。
抢了美容又拦路境,他要把俺姐妹也抢到山中。
那时我一怒把手动,杀死黑风退贼兵。
美容对我实言禀,相公被埋丧性命。
俺姐妹走投无有路,五风岭上聚义兵。
杀富济贫保百姓,做一个扶民安帮的女英雄!
(三)王红丽“坐寨”视频
1、《五风岭》唱段:“三杆大旗竖在空” 演唱-王红丽
2、【高清戏曲】豫剧《五风岭》三杆大旗竖山顶 选段 王红丽等-表演
3、豫剧《五凤岭》“坐寨”片段
(四)【附】山东梆子《五凤岭》同一唱段视频及唱词
山东梆子《五凤岭》片段
吴凤英的唱词如下(刘桂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