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便说说(23):豫剧《玉虎坠》由热变冷给人的思考

(2013-02-13 08:16:45)
标签:

豫剧

玉虎坠

常香玉

陈素真

阎立品

文化

分类: 随便说说

 

  《玉虎坠》是豫剧的传统老戏,一看戏名,会让人马上想到《蝴蝶杯》,因为都以一件传家之宝作为戏的穿缀引线,同时也是古代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这出戏比不得《蝴蝶杯》还有一些热度,还能看到演出,而它今天已经失传啦,你能看到哪个豫剧团还演《玉虎坠》?哪个豫剧演员还唱其中的唱段?为此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出戏的剧情。

http://www.sdsysyjs.cn/Article/UploadFiles/200806/2008061717572416.jpg

                        山东梆子《玉虎坠》剧照

(一)豫剧《玉虎坠》剧情简介

   豫剧《玉虎坠》又名《杀王滕》、《洛阳点炮》、《收王元》。讲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政治昏庸,民不聊生。山大王马武,求卖卦人王滕定计,请武艺高强的冯彦上山。王献杀人诬陷逼反计,马武身边无人,只好杀死王滕,头挂在冯家门环。冯之继母田氏,欲为儿子何吉卷独霸家产,诬冯杀人。知县察为诬告,欲用刑于田氏。冯为免继母受刑而招供入狱。

   冯妻伏氏被赶出门,携子冯义尼庵投宿,正遇王滕之女王娟娟在庵中祭父。闻知乃杀父之仇人亲眷,与乾郎口角相争。王滕托兆,讲明被害实情,命娟娟许配乾郎。娟娟以传家宝玉虎坠相赠,让马义变钱救父。马义在典当途中,被洛阳守将王元收为义子,招为门婿,改名乾郎。

  伏氏与娟娟至洛阳鸣冤。王元闻知乃门婿之前妻,故将其婆媳收监。王元之女碧莲闻讯,待其父赴南阳解救公爹之际,与丫环着官服提审伏氏、娟娟,认下婆母及前房姐姐。冯彦在往洛阳押解途中被马武劫去。王元领兵去救,被马武所败。适冯绍(冯彦之父)奉刘秀之命取洛阳,途中擒王元,收马武,同到洛阳,斩田氏、何吉卷。最终冯家团圆,与马武同上太行山聚义,娟娟与冯义成就了美好姻缘。

(注:以上剧情介绍,与我的博文  《漫谈<玉虎坠>》,链接是: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getBlog.do?bid=fks_083074083087089068085087095095085085088066中的介绍有些不同,你可打开对比一下。)

   这出戏中有绿林英雄的恩怨,也有市井儿女情长,戏中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并且这出戏所占用的行当齐全,生旦净丑一个不少,唱念做打全都有,是一出值得一看的好戏。

   此剧为原为连台戏。是李门搭、翟燕身(即下文中的翟彦生)、燕长庚、刘玉梅、陈素花的拿手戏。该剧收入《河南省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五集。河南省戏曲工作室存有木刻本、洛阳“五月剧社”抄本、管玉田口述本。


(二)《玉虎坠》当年也曾是豫剧男旦的热门戏


   我查阅最早演出此剧的是豫西调男旦老艺人李门搭(1886——1946)、翟彦生(1891——1956) 和燕长庚(1895——1981)了,他们都曾到当时的河南省省会开封演出过《玉虎坠》,其中我要着重说一说李门搭。李门搭是河南中牟杨桥村人,15岁在豫西进窝班学戏,拜老白春为师,攻旦角兼文武生。出科后先在中牟县与彭海豹合作演出,1936年开封国民舞台搭班,后来在开封、洛阳等地行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观众盛赞李门搭的《玉虎坠》(饰演王娟娟),还并给他编了半句顺口溜。怎么是半句?这句是:“门搭子放炮(指《玉虎坠》),姚淑芳坐轿(指《抬花轿》)。”后半句是给姚淑芳的褒扬,那前半句则是对李门搭的赞美。“放炮”又怎么会和《玉虎坠》这出戏联系起来?因为其中有王娟娟同婆母到洛阳“放炮告状”的情节,所以这出戏也叫《洛阳放炮》。

   “放炮告状”的剧照,豫剧找不到,只能看下面这张秦腔《玉虎坠》的剧照了。你看王娟娟一身孝服,婆婆在一旁招呼着她,两个妇道女子,为了告状点燃炮仗那神态,眼睛里透着惊恐,心头里寄托着搭救公公(对伏氏则是救丈夫)的期望!

http://t3.baidu.com/it/u=832689891,2634860594&fm=0&gp=0.jpg

(二)《玉虎坠》也是豫剧名旦的启蒙戏

   接下来豫剧男旦逐渐退出了舞台,就是豫剧坤角常香玉、陈素真、阎立品、王秀兰等演出的《玉虎坠》了。

 

1、常香玉与《玉虎坠》

   常香玉幼年初学戏时,她父亲张茂堂就曾教她这出戏,饰演女主角王娟娟,应当说是常香玉的启蒙戏。

   1934年豫西调领班周海水带着张凤仙、常香玉等一班子演员到郑州去唱戏,可说是常香玉头一次进大城市。在郑州长发戏院演出《玉虎坠》,后台的演员都化好了装,观众席里也坐满了人,但那位女主演却不到后台化装。这时,女主演的养娘说是她闺女陪长官打麻将,累得很,没精神唱戏了,周海水气得跺脚也毫无办法。这时想到张凤仙也会唱这出戏,张凤仙也说:“我的嗓子坏了多年,哈也哈不出来。我上去会被观众给轰回来的,要丢大人的!”刚12岁的常香玉在一旁说:“我上,我上!”他一面忙着化装,张凤仙和另一位师傅就围在跟前给他念戏词。上场后,后台的张凤仙和另一位师傅,站在上场口或下场口,不时地给她提着词,“救场如救火”,戏总算演下来了,从此常香玉也学会这整出戏。两年后,常香玉1936年元月初登开封醒豫舞台,就以《曹庄杀妻》、《玉虎坠》等戏扣开了开封梨园大门。

   常香玉大师留给我们一个《玉虎坠》全剧剧本,题目是:常香玉早期演出剧本(1):豫剧《玉虎坠》 ,链接为: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205115324551/

   另外我还发现了河南豫剧院上世纪60年代豫剧《玉虎坠〉(共57页)的油印本,说明那时还在演这出戏。下面也搜到一张跟随常大师几乎一生的韩玉生20岁时,扮演豫剧《玉虎坠》中冯燕彦剧照,可作为常大师当年演出这出戏的佐证。

http://img.ph.126.net/mWzrKOUc2u9CyTclxXrEUA==/6598111004168324782.jpg

 

2、陈素真与《玉虎坠》

    陈素真1926年拜在祥符调名家兼戏曲教育家孙建德先生门下,师傅教的第一出戏是《燕王扫北》中的《吵宫》一折,饰演正旦晏月公主。以后孙建德师傅又相继传授给她《打灶君》、《日月图》、《芦花河》、《玉虎坠》、《闹山湾》、《花打朝》、《破洪州》、《桃花庵》等戏。其中只有三出大戏:《玉虎坠》、《桃花庵》、《破洪洲》,其他的全是折子戏,说明《玉虎坠》也是她的启蒙戏。

   有史可据,1933年,男旦王锡堂(艺名“玫瑰花”、“桂花油”)被开封豫声剧院聘去唱戏,他受到著名戏剧家樊粹庭的指导,与名演员陈素真配戏。如在《玉虎坠》中,王锡堂演小旦王娟娟,陈素真演青衣冯尹氏。

   陈素真留下了几张在《玉虎坠》中饰演王娟娟的剧照,拍摄时间是1983年,当时她已65岁了,可能为了回忆她年轻时的演艺生活,一下子拍下了三张照片,年龄大了,不过仍能反映出她当年的风采。请看:


http://img.ph.126.net/hQHcWD__fVnCpt1CeL2XJA==/6598141790493903788.jpg

http://img.ph.126.net/pdiTceOcxFClCY0zd35C4g==/2527645290879637767.jpg

http://img.ph.126.net/g_Ww5A6vxjk4tRcTVIIRdA==/3886606478421469218.jpg

 

3、阎立品与《玉虎坠》


     说到阎立品大师演《玉虎坠》,只能查到这出戏也是她的启蒙戏。她10岁时拜著

名豫剧艺人杨金玉、马双枝为师,就学演了《咬箭头》、《洪月娥背刀》、《烈火

旗》、《玉虎坠》等几十出戏。

     根据1962年河南省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演资料汇集成的《豫剧经典唱段100首》

(封面如图)中,

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51kk2EcKCLL._SL500_AA300_.jpg

就有阎立品演唱,赵抱衡记谱的两个唱段:

http://img.ph.126.net/M509666Mepwh0ZqGh38MlA==/6597511770331151889.jpg

      其中第9首的“月老仙在空中姻缘造下”唱段的曲谱(片段)可见下面图片:

http://img.ph.126.net/6M5tqkZcQ7EXpVkZ1o6GFw==/6597290768493711229.jpg

     这里只是给网友一个搜寻方向。如果能找到《豫剧经典唱段100首》那就太好了。


(三)豫剧《玉虎坠》由热变凉给人的思考


     前面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豫西调老艺人李门搭、翟彦生和燕长庚都演《玉虎坠》而闻名,在豫剧六大名旦中,至少常香玉、陈素真和阎立品三位大师都以这出戏作为启蒙戏,说明上世纪前半叶《玉虎坠》热得很。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开封的王秀兰、徐艳琴、李志贞还在演这出戏。我看过名角李志贞的《玉虎坠》,她把一个天真无邪,聪慧大胆的王娟娟塑造得栩栩如生,她以花旦应工,表演上也可圈可点。回忆她演“放炮”一场,似乎与最上面秦腔的放炮有些不一样,秦腔是挑在一根杆上放的,豫剧是在地面上做一个炮型道具,王娟娟手拿火香,边唱边舞,运用戏曲程式动作最后将炮点燃的。其表演始终牵动观众的神经,好像炮真的要放炸了。

    下面我给出了“放炮”情节的台词(这是从常香玉演出版本上截取的两页),以供您欣赏。

http://img.ph.126.net/HZReNiV1WRD2UoV6k82sEw==/3844666706891159865.jpg

     自那以后,豫剧舞台上再也不见这出戏的演出了。而与河南毗邻的陕西、山西、山东各省都还有《玉虎坠》的演出,也能找到京剧尚小云先生及其弟子演出视频,但豫剧《玉虎坠》视频一个也找不出,甚至你想找一个戏中唱段也没有。这出戏是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唱做念打并重戏,其中《洛阳点炮》等折戏还可单独演出,不是说没有看点,没有演出价值,而被冷落了。但现在豫剧《玉虎坠》已经冰凉了,是被冷落了,还是被遗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http://www.chinaopera.net/upload/2010_10/194.jpg

             京剧尚小云先生的《玉虎坠》音配像封面

   豫剧《玉虎坠》只是个个例,引伸开来讲,豫剧中还有许多当年很热的戏,如今也变凉了。比方说,豫剧陈素真、宋桂玲等名旦常演的《黄金婵》(即《姚刚征南》),常香玉常演的《杜十娘》,崔兰田的《二度梅》等戏,也都不见了踪影。这些在五六十年前正红火的戏,咋能如今这么快就被抛弃?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老戏已经不合当今潮流,它们的被淘汰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还有人说,当代人生活节奏快,要听只能听个戏曲唱段,哪有时间看哼哼哎哎半天也看不完的全出大戏呢?还有人说,复排这些戏是要花钱的,有哪个剧团肯投资排这些老掉牙的戏?就是排成了又不能获奖,也不能拉住青年人观看?认为得不偿失。也有人说,这些戏当年都是大家们的戏,现在豫剧舞台上有几个演员敢于挑战这些戏呢?……这些话有其一定的道理,我不想逐一批驳。只是想这里再重复我过去说过的话:我不是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不是对老戏总有怀旧的情结。我是说当今不少人,特别是青年人,他们的视线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上来,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戏曲。我国戏曲是集千百年来诗歌、歌舞、音乐等各种文娱形式之大成,倘若没有古典戏曲,何来现代之影视作品?你可能不喜欢戏曲的原因,在于你还没有涉猎其中。你常在河边走,你不下水咋能知道水有多深?你很少浏览戏曲舞台,咋能知道我国戏曲之博大精深?藉此也呼吁人们也关注一下我国的戏曲!

   拐回来说戏曲的抢救工作。我就想京剧的音配像工程已经为我们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其主导方针就是“抢救”二字,是全方位的抢,是高水平的抢,是尽最大可能的抢,凡能抢救的都要抢救。这个以“抢救”为宗旨的工程,应该给我们启示。

   豫剧比不上京剧那样,遗留下来的老一代名家的录音资料那么丰富,搞音配像确实有困难。但应考虑到,上述这些戏中的主演固然已经过世,但她们的传人仍然健在,有的还能登台演出,能不能发动她们回忆老师当年演出这些戏的情景,做一些“抢救性”的复排呢?

   当然复排这些传统戏不能克隆,也不能原封不动的复制,要顺应“水不会倒流”的自然规律。绝不是,当然也不会是,回到几十年前老戏的那个“原点”,而应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但我认为传统的“内核”不能变。之所以上述这些戏当初能够大受欢迎,成为热门戏,其中肯定有许多值得传承的东西,这些就应该极力挖掘,让它们保留在豫剧的资料库里。复排时既要将传统的套路、程式、绝技、功夫等继承了下来,又要挖掘出了现在舞台上见不着宝贝玩意;既要坚持豫剧姓豫的原则,也要与时俱进,要符合当今的时代特征。
   这项工程离不开政府的领导与扶持,当今有卢展工书记如此重视我省戏曲的发展,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中,这些“抢救性”的复排工作更显得必要了。
   我只是个戏迷,人小力薄,掌握材料极少。谈的再多,也无济于事。这篇文章就写到这里,回过头来检查文字,确实东一斧子西一锤,比散文还要散,也只能列在我的“随便说说”这个版块里了。
                               (2013年2月13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