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戏曲时空,驱散历史烟云,到后边寻觅一些老艺人不为人熟知的梨园往事。
河南戏曲圈内,崔兰田和崔兰玉、申凤梅和申秀梅都是同胞姐妹,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但也有例外,如陈素真和陈素花、常香玉和常香玲,从名字上看,似乎应该有血缘关系,其实,她们都是干姊妹(陈素花除了是陈素真的干妹子外,还是陈素真的第一位徒弟,将另文介绍)。
(一)早年常香玉与常香玲亲如一家,情同骨肉
本文将介绍的常香玲比常香玉小一岁,是位知名的豫剧文武小生演员。她是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沟集人。本名刘凤云,她父亲是黄河上的纤夫,母亲是山东人。七岁时,父亲在巩县船上给人家拉纤,休息时在船上给戏班子做饭,为了混的一碗饭吃,父亲把她送进了戏班学戏。学戏不能用原来的姓,正好,巩县有个饭馆老板,姓常,为人热情豪爽,常常扶危济困,都叫他常老大,她于是就拜常老大为干爸,遂改性常。不久又拜在豫西调男旦张凤仙(艺名,本名张茂堂,常香玉的生父)的门下,常香玉原名张妙玲,就给常香玲取名张小花,后来张妙玲改名常香玉,于是常香玲也改名常香玲。从此张茂堂带着香玉、香玲姐妹二人,到密县的火石岗煤矿“窝班”,一边搭班,依靠煤矿想法子谋生,一边教二个女儿练功学戏。他租赁一所距煤矿不远的窑洞里,亲自教二个女儿学戏。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二个女儿就到岗上吊嗓子,白天在院子里挖一片松土,练身段武功,也教一些“四功”、“五法”的功夫。时年香玉7岁,小香玲6岁多,也正是形成童子功的良好时机。二人学戏也非常用力,为日后从事戏曲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常香玉大师回忆这段学艺生活时,深有感触地写道:“河南豫剧舞台上,有一个优秀的武生常香玲,跟我合作多年,同甘苦,共患难,亲如一家,情同骨肉。许多人都认为我们俩是亲姐妹,其实她是我爸爸的徒弟。我们二人在一起学戏并同台演出,一起挨打受气,一起吃苦受罪,真是风雨同舟,相依为命。特别是那年我在洛阳动了手术,多亏香玲细心照料,才少受了不少折磨。”字里行间表露出她们之间,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的友情。
http://www.lzbs.com.cn/images/2007-09/02/SUN110B.JPG
常香玲老年照片
文中提到在洛阳做手术,常香玲细心照料之事 ,发生在1940年的夏天。那年在新安县铁门镇的一次演出中,常香玉摔倒在舞台上,事后诊断她得了胸腔脓肿病,在城区八里堂医院动了手术,住了几个月医院,在农村养病10个月,差点儿丢了命。大夫让她每天到老百姓家寻人奶,增加营养,挽救生命。常香玲尽心尽责,天天挨村挨户寻找人奶,于是就有了上节文字中常香玉对她的感激之情。
之后,常香玲在开封又拜著名京剧武生葛燕亭为师学艺。常香玲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最难忘的是翻跟斗,场地上专门修了一条狭窄的通道,翻不好,人就砸在墙上,身上、头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头上也有疙瘩。练功谁要偷懒,更是一顿痛揍。有时,打满堂红,一人犯错,个个挨打。母亲知道了我的情况,逼着让父亲到开封把我领回来。父亲见我说,戏班不是人待的地方,这罪咱们不受了,但她坚决不回家,刻苦练功,盼望着能养家糊口。
(二)宋桂玲眼中的常香玲:善良、厚道、诚恳
苦尽甘来终有成。常香玲11岁时在开封火神庙即初露锋芒,以演《泗州城》中的孙悟空而获“活猴子”之誉。曾与豫剧名家常香玉,崔兰田,阎立品、宋桂玲等搭档合作,辗转演出于郑州,开封,洛阳和陕西西安等地。
关于常香玲的戏路、常演剧目及她的人品,宋桂玲的回忆录中有一段文字记述了当年在开封演出情况,现在引用于下:
“于1948年10月24日在隆隆的炮声中迎来了开封的第二次解放。……局势稳定以后,土街新声戏院的刘经理请我下海演出。还从西安邀来了著名文武小生常香玲女士为搭档。说起香玲大姐,不由人心头暖意顿生。她是巩县沟集人,比我年长六岁。本名刘凤云。自幼投著名豫剧男旦张凤仙门下,与常香玉同班学艺;之后又拜著名京剧武生葛燕亭为师。十一岁时在开封火神庙演出即初露锋芒,以饰演《泗州城》一剧中的孙悟空而获“活猴子”之誉;它如《卖苗郎》中的苗郎,《天河配》中的牛郎,《玉虎坠》里的乾郎,《白水滩》里的十一郎等,也都是她常演的拿手剧目。而尤为可贵的是其人品。她待人善良、厚道、诚恳,可以说是有口皆碑。与我的合作,真可谓得心应手,像《凌云志》、《九花娘》、《克敌荣归》等剧,舞台上的眼神交流,表演上的相互关照,常能取得锦上添花的戏剧效果。她的武功也很硬,唱念做打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在演《翠屏山》的石秀时,其上场的第一个“亮相”便能引来满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行家懂得,这出戏难就难在石秀的处境极其复杂的心里状态上。石秀落魄在结拜大哥杨雄的家里,而杨雄的妻子潘巧云(石的嫂嫂)因与和尚通奸被石秀发现,嫂嫂却还要反咬一口赶他离去;想那石秀既为好友抱不平,又不得不表示感谢,当然还不能失去男子汉大丈夫的尊严,就在这种满腹委屈却又无法启齿的尴尬情景下,硬是要强压愤怒、面带微笑唱出“转面来叫一声贤德嫂嫂”,其心情、表情、戏情之难可想而知。因此每到这句唱词,往往能够获得观众接连不断的掌声。时间虽然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但她那时演出的神情,其唱腔、唱法和高超的演技仍历历在目,使人难以忘怀!可以说,从艺品和艺德上讲,香玲姐是我几十年当中最为敬佩的演员之一。”
常香玲1949
年进香玉剧社。翌年追逐着常香玉的脚步,参加了兰州豫华剧团,后改兰州市豫剧团。从此,在兰州落地生根,远离了河南观众的视线。数十年的戏剧生涯中,她曾多次在甘肃省戏曲调演中获一等奖。1960年后,相继在兰州市戏曲学校,兰州市豫尉团学员队,兰州市京剧团任教。她艺精品正,待人忠厚,兰州市不少京剧、豫剧青年演员皆沐其惠。
(三)常香玲与辛玉兰的友情
岁月转移,时光荏苒。常香玲已近90岁高龄,但她得身体非常健朗,神采奕奕,从走路到言谈都是那么干练。
这位当年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于2009年3月18日从兰州来到安阳,会见了辛玉兰、张晓霞母女。当年常香玲与辛玉兰在西安是艺术上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姐妹,后来常香玲去了兰州,辛玉兰来到安阳,几十年过去了,而今两位都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了,但是她们的感情并没有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迁而淡化,常老师几乎每年都要来安阳看望辛玉兰,可见她们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
左起:辛玉祥(辛玉兰的弟弟)、常香玲、辛玉兰、张晓霞
http://img.ph.126.net/Gnm_CgZtM7KGzLEz_qdF9Q==/6597739369238336649.jpg
从网上能够搜到的,只有下面一段常香玲老人的清唱。
豫剧老艺人常香玲-清唱-《义烈女》选段
(2013年2月5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