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便说说(19):浅谈豫剧念白之语言音调及韵律  +  几个念白较多的视频

(2012-12-17 16:47:43)
标签:

豫剧

念白

中州音

韵白

方言白

文化

分类: 随便说说

     我对豫剧的音乐板式、念白方面的知识懂得甚少,难免外行人尽说些外行话。前面写了这方面的两篇博文,不知有多少错误?这篇博文已经写好好几天了,到底发不发?思量再三,毕竟记录了我的一些理解,今天硬着头皮发表出去,作为前两篇文章的结尾篇。

       戏曲演员演出,是唱的多,还是念白多?从整场戏说来还是念白多一些。有些名家唱得非常好,但一开口念白却“稀拉松”,无疑给自己的艺术降低了层次。反之,一些演员受嗓音条件限制,唱得不怎么样,但听他的念白却很有韵味,也能提高他的艺术品位。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念白对于戏曲演员的重要性。

      前面介绍了豫剧的定场诗、自报家门、贯口、叫头、滚白及数板等各种念白样式,指出了它们各用在什么时候?有什么特点?能起到什么样效果?所有念白都是通过语言来念的,还都没有谈到用何种语言体系,如何通过语音调式及韵律念出来。本文继续讨论豫剧念白之语言音调及韵律。

(一)豫剧念白使用中州音,押韵规则以中州语音为准

      豫剧原本姓“豫”,毋庸置疑,豫剧念白之语言体系当然是河南话,其音调应该归入中州音(应该注意,河南话不等同于中州音)。查京剧有关介绍念白的文章,一般著作中念白指用“中州音,湖广韵”,有些文章中也指“中州韵”,似乎中州音与中州韵是混着用的,固然“音”和“韵”有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但二者还是有些区别。简言之,“音”是采用何种语音体系,而“韵”是指如何押韵。

    “中州”指河南,泛指黄河流域,甚至扩而大之泛指全中国。 河南地处中州之腹地,在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多个历史朝代都在这里建都,其语言影响地域最广。可以这样说,中州地区是汉语言的发祥地。中州语言是古代读书人吟诗朗读、填词作赋,以及四方官绅、八方商贾相互交流时都能听得懂的“古代普通话”。豫剧作为河南省第一大剧种,其念白使用中州音,押韵规则都以中州语音为准,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

     虽然现在这种“古代的普通话”,已被北京话为基础的“当代普通话”所取代,但就地方方言来讲,河南语言由于生活用语准确、简练、生动、易懂,不论是单音词还是多音词,既好听又好用,普及面远远超出河南的地域范围。河南周围的陕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一部分地区照样使用中州音系。豫剧现在之所以流传这样广,固然与唱腔、表演等方面的优势有关,但主要原因在于,它使用的中州音系是能听得懂普通话的人们都能听得懂的语言。

(二)豫剧念白要体现豫剧声腔艺术的韵律美

     豫剧对念白似乎历来就不太重视,河南人唱河南戏呗,只要会说河南话就可以了。殊不知舞台上的念白不同于日常的讲话,它具有特殊的声调,要求演员在舞台上的话白要念出它的音乐旋律,要从技巧上明确字在口中的部位和着力点,以及正确掌握不同的口形变化,当字音随着口形送出时,将发音元素分散,分清字的头、腹、尾,而后将字缓缓送出,把字清晰地送到观众的耳中。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念白的韵律。豫剧唱词讲究押韵合辙,念白也要押韵合辙,所谓押韵,首先要搞清韵指什么?简言之,每个字的尾音就是韵,字音归了韵,读起来便能准确,就是每句唱词最后一字韵母相同或相近,这样念白时可以造成回环往复的特殊声音效果,演员念出来才好听。豫剧的定场诗及数板等都是具有押韵的诗体化语言,有些念白是散文体的,也要讲究“尖”、“团”分明,说起来琅琅上口,四声准确,既要掌握气口和节奏,又要抑扬顿挫恰到好处。一句话,从吐字、归韵到收声也强调有美感,体现豫剧声腔艺术的韵律美。

(三)豫剧念白的分类

    豫剧念白通常也分“韵白”和“河南方言白”两种。京剧韵白吸收了湖广韵、中州音,例如京剧《三娘教子》中有这样两句对白:

王春娥 (白) 为何今日下学甚早? 

薛倚哥 (白) 先生不在学中,故而回来甚早。

     这里的“学”字,不按北京土话读“xiao”,也不按普通话读“xue”,而读成河南音“xuo(拼不出来,重音)”。再如《玉堂春》中“施毒计用药面害死夫君”一句中,“药”字不读“yao”,而按河南音读成“yo(也拼不出来,重音)”。又如“他血泪声声令人忿”一句,“血泪”两个字不读“xuelei”也按河南音读成“xielui”。豫剧念白读这些句子毫无问题是用中州音来读的。

 豫剧的韵白也像京剧那样要求上韵,四声音调要求有一定的规律,一般都是操着慢条斯理、不紧不慢的声调,但也不是“平不塌”,要求念出来一波三折。这种“韵白”在豫剧传统戏中用的太多了,适合表现有身份、有地位的有马(或有车)一族,或是文质彬彬的知识份子,从行当来分,主要是老生、小生、铜锤花脸、青衣、老旦等但京剧与豫剧的韵白又有不同,简言之,京剧念白是往普通话上靠,而豫剧念白是往河南话上靠,有时也要尊重老艺人创造的一些念白规律。例如,京剧 《霸王别姬》中项羽有段念白:“吾有何脸面去见江东父老”。这里的“脸”不应念成“lian",而应念成“jian,音锏”,当然,豫剧中不能这样念。

    另外,京剧与豫剧一样,都采用明清时期形成的“十三辙”来进行押韵,十三辙是以北方语音系统形成的,是民间曲艺和戏曲演员逐渐约定俗成的,包括京剧在内,现在仍使用十三辙划分韵部。在这“十三辙”涉及东西较多,笔者正在学习阶段,这里就不深入研究了。

    豫剧念白还有一种腔调,就是为了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气息,使用了河南方言白,即河南土语。河南各个地方也流行适合各个地域的方言,这里说的方言,一般是以开封、郑州一带的俗语为标准,用在舞台上好听、好懂,最能体现河南地域特色的语言。这里需要指出,河南方言白并不是大白话,只供下层群众(如贩夫、狱卒、媒婆、之类)使用的念白,它也要求要念出美感。在一些上层社会人士有时也用方言白,例如《花打朝》中的程七奶奶,《香囊计》中的周凤莲,虽不是下层群众,念白却是方言白,为戏曲增添听觉特色,同时也利于刻画人物。

     上面主要讲传统戏的念白语言音调及韵律。现代戏的念白无所讲究,现代戏是话剧加唱,其道白用的是话剧加方言,无需再作介绍。

(四)几个念白较多的视频

    我从来认为,声音是最难描绘的,也是最难说清楚的。下面选用几个意在能说明问题的视频,请你在欣赏中,慢慢细心品味豫剧的念白吧!

1、豫剧《十五贯》 “访鼠”一折   1999年 刘忠河主演

    (况钟使用了韵白,娄阿鼠用的是方言白)


2、豫剧《香囊记》“书馆探病”一折-宋桂玲主演(周凤莲用的是方言白,开封话意味特浓)

3、豫剧《花打朝》“吃席”一折 马金凤主演  (剧中人用的是方言白,也请注意,老家院与七奶奶调侃时的对白)


4、王慧主演《义烈女》 “吐真”一场(念白是韵白,后面的唱比较多,你可不看)


5、现代豫剧《朝阳沟》(央视版)最后一场,杨红霞,盛洪林主演(上文几乎没有说到豫剧现代戏的念白,现代戏追求的是生活化,当然念白使用的河南地方语言。这里选用《朝阳沟》最后一场,主要角色都上了场,听听他们的道白,是不是念白是话剧语言加方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