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凤、陈素真演出豫剧《桃花庵》的相关资料
标签:
豫剧桃花庵陈素真马金凤演出资料杂谈 |
(一)马金凤早年也演过《桃花庵》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村边一片小小的空地上,玩友们、难友们坐成了一个圆圈儿,笑语欢腾。忽然,有人喊了一声:“香玉、金凤,你们俩站出来,让大家认识认识。”我们俩同时走出人群,站在场子当中,向大家鞠躬。金凤笑眯眯地看了看我,欲言又止。我看看她那腼腼腆腆的模样,打心眼里喜欢她,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便糊里糊涂地叫了一声:“金凤姐!”她似乎有点儿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简单地回叫我我一声:“香玉姐。”说起来好笑,我俩彼此以“姐”相称,经持续了四十多个春秋,直到八十年代,我们才把话说透,原来我比她大几个月。
“情分”二字,真是不可思议。我和金凤初次见面,虽说只是互叫了一声“姐”,但很快我们形影不离,结成了情同骨肉的患难之交。她的嗓音清脆甜润,咬字清楚,使我惊叹不已。她曾答应给我说说《三上关》,我也应允给她说说《秦雪梅闹书房》和《西厢记》,可惜我们演戏、排戏忙,再加上太贪玩,说过以后,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我们的知心话没完没了,爸爸常常不得不提醒我们:“省点儿腔吧,还要演出呢!”金凤对我爸爸很尊重,经常替他打饭,并且多次不声不响地替他洗衣服。我爸爸也很喜欢她,常常对我说:“妙玲,看,你金凤姐多懂事,你要好好向她学学。”
“玩友班”没有小孩子用的戏箱,我和金凤登台演出,往往仍然穿着家常衣服。一次,观众提出要看《桃花庵》,这可使我爸爸犯了难,因为我在这个出戏里演窦氏,眼下却没有合适的人演妙善。请金凤演吧,一来她不会这个戏,二来我爸爸也不好意思叫她给我当配角儿。消息传到金凤的耳朵里,她找到我爸爸说:“张师傅,你给我说说陈妙善吧,我配香玉姐演尼姑。”我爸爸自然十分高兴,全戏班的人也无不夸赞金凤为人厚道,识大体。
金凤很聪明,又肯用心,学得又快又好。她不仅学会了扮演陈妙善,连窦氏的戏也都学到手了。演出的前一天,我忽然想,金凤是姐,理应演主角,由我给她配陈妙善。爸爸很同意我的意见,立即把金凤找来,叫她改演窦氏。金凤看看我爸,又瞅瞅我,咬咬嘴唇说:“那可不中!香玉姐是这,”她伸出一个大拇指,“俺是这。”她又伸出一个小拇指。我心里一急,一肚子话道不出来,只会连声说:“我不!我不!”我爸爸劝说了几句,金凤带着哭腔,可怜巴巴地说:“张师傅,请你不要再难为我啦。”
《桃花庵》演出那天,金凤把她妈的一件新毛蓝布衫拿来了。大家都以为她要自己穿,她却非让我穿不可。我爸爸和我再三推辞,她横竖都不答应。她穿着一件又破又不可身的布衫,却把陈妙善这个角色演得非常成功,同我的配合也极为默契,为整出戏增色不少,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以后,我演《收姬昌》、《板碗》(板,豫西方言,扔的意思),也都穿这件毛蓝布衫,并且每次都是金凤帮我穿上。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10/06/1139475_201006111853278.jpg
另外一份网上搜集到资料也可看出马金凤早年是演过《桃花庵》的。这段资料记述了马金凤从1938年春天为躲避日寇侵略,跑到河南密县(时间上正好与上一份资料相吻合),在豫西演出、结婚、生子,长达近7年的生活。从资料截取一段是这样说的:“马金凤为躲避日寇,自开封城南的朱仙镇起程,一路向西,经新郑来到密县。(经过上文中与常香玉认识并同台演出《桃花庵》后,)并入到楚马河煤窑组建的太乙新班。这个戏班在豫西一带享有盛名,班中的老艺人燕长庚、翟燕身、韩小丹等在豫剧界都赫赫有名。
既然马金凤在密县演了近七年的戏,作为从豫西调出来的豫剧名剧《桃花庵》,她既然向常香玉学会了就不能不演,当然也需要更多资料支持这个论断。如果有人能接近马老,亲自问一下就清楚无疑了。
http://pic2.997788.com/mini/shopstation/picture/JB/00/0004/000472/JB00047268.jpg
(二)陈素真早年演《桃花庵》的资料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