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在島國的愛好之一,就是逛寺院。原則上我雖然對佛教有些理解,但依然沒能有明確的信仰,對於寺院的喜愛還是源于佛像本身,以及那種寧靜與神聖的氛圍。所以譬如清水寺和淺草寺這種大寺,我只能以觀光的心態去一次而已。
去一些遊人罕至的寺廟,花上三五百日元,坐幾個小時也不會有人理你。偶爾進來的客人,都是老年的島民,大家互不干擾,維持著那份平和。我常常在想,如果沒有這種時隔一段時間就來上一次的“降溫”,我可能早已爆炸了,畢竟這個世界對我來說,太閙了。
前幾天,偶然在鐮倉經過一個寺,說它是寺,我只是從牌子上看出來(由於某些原因,我將寺名省略),因爲從外觀上看,這個寺“后現代”到不成。。。寺院的面積不大,一棟普通的小樓,和我剛才提到的“后現代”建築。走進“后現代”建築一看,發現它類似于教堂的樣子,正前方有個講臺,卻沒有佛像。裏面只有一個人,正在低頭祈禱。我一看有人,已經有點想走。不料室内實在是太安靜,這個人發現了我的存在。照島國的慣例,我以為點個頭也就算了,最多是一句你好。結果這位年約四十多的大姐(信者)卻上來搭話:“來了即是有緣,有時間的話,不如一起祈禱。” 我這人臉酸面子薄,也不好拒絕,就坐下跟她念了一分鐘“南無XXXXX”。後面的五個X,是因為我完全搞不清楚發音(當然不是阿彌陀佛)。念完之後大姐又主動和我聊起來,無非是家常幾句,順帶一提,大姐說她在GQ日本工作。聊了幾句,陸續幾個人走了進來,從結果來説,有一對中國中年夫婦,一個美國宅look妹子,一個島國中年女人(信者),一個島國老頭(信者)。由於中年夫婦不懂日文,信者們讓我幫忙翻譯:“和尚一會就到,稍等一下。”
目測六十多歲的和尚來了,高潮也來了。我們大家在和尚的帶領下念了十分鐘經,幾位信者都有經書而且貌似都會背了,新來的每人發一個複印的冊子,每人發一串佛珠,經文是日文(其實是漢字),再用片假名和羅馬拼音標出發音。島國老頭坐我邊上,念經的時候給我一個字一個指著。。。 念完經,老和尚問了在場四位“新人”的名字,於是大家集合在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又給每個人念了一段,又拿個什麽法器,拍了拍我的腦袋。這種場合的日文,總覺得教材和日劇裏面都沒有。。。總之是老和尚給祈福一類吧,大概。
儀式結束,在中國夫婦的帶領下(?),大家與老和尚在院子里完成了合照。。。
合照完成,信者們說還準備了茶點,我就沒參加,本來想溜達到海邊的,天都快黑了。。。結果走的時候,信者們抓了一把巧克力給我,還送了一雙筷子。。。
我最想說的,那對中國夫婦,問了我好幾次,“要給多少錢”。。。
我是真不知道“行情”,到最后他們索性要我直接去問老和尚該給多少錢,我實在問不出口。。只能說你們隨心吧。最後他們給了多少,我也不知道。
之所以以流水賬的文風來寫這件事,是因為我搞不清楚我對這一切的感覺。
熱情與善意、宗教與金錢,孰真孰假?
作爲一個一分錢沒花,拿了一串佛珠一雙筷子兩塊巧克力回家的人,我好像沒啥發言權,吧。
去一些遊人罕至的寺廟,花上三五百日元,坐幾個小時也不會有人理你。偶爾進來的客人,都是老年的島民,大家互不干擾,維持著那份平和。我常常在想,如果沒有這種時隔一段時間就來上一次的“降溫”,我可能早已爆炸了,畢竟這個世界對我來說,太閙了。
前幾天,偶然在鐮倉經過一個寺,說它是寺,我只是從牌子上看出來(由於某些原因,我將寺名省略),因爲從外觀上看,這個寺“后現代”到不成。。。寺院的面積不大,一棟普通的小樓,和我剛才提到的“后現代”建築。走進“后現代”建築一看,發現它類似于教堂的樣子,正前方有個講臺,卻沒有佛像。裏面只有一個人,正在低頭祈禱。我一看有人,已經有點想走。不料室内實在是太安靜,這個人發現了我的存在。照島國的慣例,我以為點個頭也就算了,最多是一句你好。結果這位年約四十多的大姐(信者)卻上來搭話:“來了即是有緣,有時間的話,不如一起祈禱。” 我這人臉酸面子薄,也不好拒絕,就坐下跟她念了一分鐘“南無XXXXX”。後面的五個X,是因為我完全搞不清楚發音(當然不是阿彌陀佛)。念完之後大姐又主動和我聊起來,無非是家常幾句,順帶一提,大姐說她在GQ日本工作。聊了幾句,陸續幾個人走了進來,從結果來説,有一對中國中年夫婦,一個美國宅look妹子,一個島國中年女人(信者),一個島國老頭(信者)。由於中年夫婦不懂日文,信者們讓我幫忙翻譯:“和尚一會就到,稍等一下。”
目測六十多歲的和尚來了,高潮也來了。我們大家在和尚的帶領下念了十分鐘經,幾位信者都有經書而且貌似都會背了,新來的每人發一個複印的冊子,每人發一串佛珠,經文是日文(其實是漢字),再用片假名和羅馬拼音標出發音。島國老頭坐我邊上,念經的時候給我一個字一個指著。。。 念完經,老和尚問了在場四位“新人”的名字,於是大家集合在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又給每個人念了一段,又拿個什麽法器,拍了拍我的腦袋。這種場合的日文,總覺得教材和日劇裏面都沒有。。。總之是老和尚給祈福一類吧,大概。
儀式結束,在中國夫婦的帶領下(?),大家與老和尚在院子里完成了合照。。。
合照完成,信者們說還準備了茶點,我就沒參加,本來想溜達到海邊的,天都快黑了。。。結果走的時候,信者們抓了一把巧克力給我,還送了一雙筷子。。。
我最想說的,那對中國夫婦,問了我好幾次,“要給多少錢”。。。
我是真不知道“行情”,到最后他們索性要我直接去問老和尚該給多少錢,我實在問不出口。。只能說你們隨心吧。最後他們給了多少,我也不知道。
之所以以流水賬的文風來寫這件事,是因為我搞不清楚我對這一切的感覺。
熱情與善意、宗教與金錢,孰真孰假?
作爲一個一分錢沒花,拿了一串佛珠一雙筷子兩塊巧克力回家的人,我好像沒啥發言權,吧。
前一篇:《紀念樹》 part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