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德慧智教育理念简介

(2017-09-26 15:53:58)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简称道德根文化,是德慧智教育的根本内容。文化决定教育,德慧智教育“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为宗旨,本着传承与发扬道德根文化修身明德的思想,对道德根文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本源性追溯和长期研究。在研究实践当中,不断恢复展现其本原、追求其真实与系统完整性,进行分析与探究,以德慧智经典诵读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创设各类教育方法和课程,形成德慧智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内容。

    德慧智教育理念,在完整继承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医学原理与生命成长规律,对教育本质作出了明确清晰的阐述。德慧智教育文化,是通过应用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老子的德道文化,推广实践修身明德教育,培养精神文明与个人素质兼备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一、什么是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

   东方的中国,是世界上文化历史最悠久、文化积淀最丰厚的文明古国之一。追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可上溯到八千年前。目前考古学的各类发现,都揭示出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就是伏羲文化,即伏羲所创造的以《易经》为代表的“易道文化”。

在易道文化的基础之上,诞生了黄帝创造的以《黄帝四经》为代表的“法道文化”。

春秋时期,老子在黄帝“法道文化”的基础之上,创造了以《德道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的“德道文化”。虽然汉代将老子原著《德道经》改为《道德经》,并且在文字上做了些修改,但是并没有真正地完全颠覆老子的思想。

这三种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国学的根文化,这就是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根文化的主根,这个主根既是祖根也是基因文化。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儒家文化,即孔子的原始儒学以及被他的继承者所篡改的儒学。魏晋时期,佛学传入中国,从而形成了人们基本上了解的、谈及中国文化历史必定涉及的文化三大块,也就是道、儒、释,三家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的主根和辅根。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大系统性上来说,是一部道德文化。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总归宿和最高境界,道德是人类的共同精神食粮。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上溯其祖根,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于轩辕黄帝的“法道文化”,成熟于老子的“德道文化”,共同谱成“以易阐道”“以法论道”“以德证道”三部曲,非常完美地构成了中华道德文化大系统。

二、什么是德慧智教育文化

智力慧智教育根植于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是对慧识悊学(注:中国的悊[]字,有两种写法,一种下面是“心”,一种下面是“口”。在秦代之前,主要使用的是“悊”字,下面是一个“心”,上面是一只智慧之眼在观察天上的客观规律和秩序。前汉的典籍《汉书·刑法志》中记载:“圣人既躬,明悊之性,必通天地之心。”它揭示了只有天地人三才合一的“道德悊学”思想,才是东方的悊(哲)学观和方法论。)文化的现代重译、解码、应用与继承:她是依据《德道经》的五德德育教育与“绝学无忧”的开识原理、《黄帝内经》人体生命健康特征与生理规律特征以及《黄帝四经》的“内圣外王”生命治理原则而构思设计的。

德慧智教育将人生教育分为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福六大阶段,它是全人教育的体系也是人生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学习教育方式,是涵盖教师的个人成长 、家长的素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与才智教育高度结合的教育体系;注重培育道德心灵,重视人体生命能量的发展和人体精神营养的摄入,确立正确的道德信仰信念,在保证人体生命健康充分发育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开发智慧潜能,使受教育者从心灵层面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德慧智教育文化,在文化传承上是以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为源头,在教育上则是以道德修身、做人为根本,以培育道德心灵为纲领,以益智开慧为正途,以修身明德为目标,引导教育对象学做既具有道德品质,又具有超常道(注,常道:一定的法则、规律;常有的现象。超常道:超过一般的;高于平常的法则、规律。这里指灵感思维的成果往往具有超常规的创造性。)智识和慧识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德、慧、智三元素兼备,具有道德规范的品格、品质、品行的人才,是德慧智教育的重要目标。

德慧智教育理念,在完整继承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医学原理与生命成长规律,对教育本质做出了明确清晰的阐述。在生命成长生理规律中,孩子的后天智识与意识的形成,与成年人的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智识的认知性影响作用于意识,进行模仿而逐步积累形成的。孩子的意识行为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对他们的智识认识进行过善性的引领。只有对后天智识认知进行上善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意识行为,正如老子所言:“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上善教育就是德育,就是德化心智灵魂。因此,德慧智教育将上善教育与智识教育紧密相结合进行教育实践,依据德善的原则编辑教材与选择参考书籍,贯彻上善育智的教育方法。

 

摘于中华德慧智教育辅导丛书《德解弟子规》,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