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和平
和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24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帝四经·道法》“自引以绳”浅解

(2017-09-18 14:17:02)
《黄帝四经·道法》“自引以绳”浅解

《黄帝四经·道法》:“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眀(古人修身内观以见到圆月之光为眀)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殹(矣),法立而弗敢废殹。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殹。

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对道法的定义。

简要释义:大道生出道法。道法,就是用来衡量得失损益的准绳,由此而明确是非曲直,明确事物的发生发展是否合德合道。因此执掌道法的圣人,制定了道法就不敢有丝毫地违犯,道法规则树立起来就不敢随意废弛败坏。所以能够自觉运用道法准绳衡量校正自己的一切行为,使其合德合道,然后观察认知天下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就不会产生任何迷惑了。

这段经文中的关键词是自引以绳”,其中的难字是“”。我们还是要从汉字起源的甲骨文里考察本义。

http://bbs.daode.biz/attachment.php?aid=Mjk1ODd8NDQ3ZDA4ZWN8MTUwNTcwODE2MHw2OGQzR0J0c2FxL3VoWWNuRjJOdmhzMG1tVjhFaGJyWjhvUy9BUTJxZWtoUVNHZw==&noupdate=yes

http://bbs.daode.biz/attachment.php?aid=Mjk1OTB8Y2E3ODRiZjN8MTUwNTcwODE2MHw2OGQzR0J0c2FxL3VoWWNuRjJOdmhzMG1tVjhFaGJyWjhvUy9BUTJxZWtoUVNHZw==&noupdate=yes

 

以上分别为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字形。

甲骨文字形为一个恭敬有礼的人,后面的短竖表示“德一”,也象义牵引制约人行为的绳子。看金文就更加明显。

到小篆和楷书时代,字形就变化了。人的形象变成了弯弯曲曲的“弓”字,右边短竖变成了长竖。字面象义为用尺子衡量曲直。从而丢失了“引”字,自我牵引约束的内涵。

通过对“引”字的“循名厩理”,(《黄帝四经·名理》中用语,意为顺着事物的名(包括声)㓝(包括形)考察研究其内涵原本的道理。)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点重要启示:

一、道法运用贵在自觉自引以绳”。

甲骨文自“ http://bbs.daode.biz/attachment.php?aid=Mjk1OTF8YmU0MTk5Y2N8MTUwNTcwODE2MHw2OGQzR0J0c2FxL3VoWWNuRjJOdmhzMG1tVjhFaGJyWjhvUy9BUTJxZWtoUVNHZw==&noupdate=yes

”,是一个鼻子的图画。从《说文》始,从古到今都解释为“自己”。但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古人造字为什么非用鼻子象义自我,而不用其他呢?

 

因为鼻子在人脸上处于最高、同时也最居中的位置,故古代相书中将脸上的五个部位称为五岳:额头为南岳,地阁为北岳,左颧骨为东岳,右颧骨为西岳,鼻子为中岳,为财星。古诗中亦有“赫赫天中王,巍巍踞中州”的名句,可见其尊贵。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却非常容易被忽视:在五官中唯有鼻子担负着最主要的呼吸功能。试想一下,人的身体中,唯有呼吸不可须臾离开。如果呼吸没有了,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

所以古人创造这个“自”字,不仅仅是为个体生命做个自我标记,更深层的目的是在于警示提醒人们:如同呼吸一样,自我无论怎样尊贵,但自我的生活存在丝毫也离不开天地自然的养育。

从这一内涵出发,我们必须明白:道法修身完全是个人自觉践行的生命再造伟大工程。必须依靠自己觉悟;自己修证;自己用德与道的准则时时刻刻衡量、约束、校正所有的思想行为,才能日日自新,最终实现淳德归道的美好志愿。脱离了这一前提,就不能尊道贵德,冲破重重艰难险阻,自行完成对身心的彻底治理,其结果的严重性如同生命丧失了呼吸一样,无可救药,只有死路一条。

二、道法修身贵在内求自引得失。

从客观讲,道法产生的功能就是引得失以绳而眀曲直”。但是,如果仅仅理解到这一步,还是很不到位,而且是很消极地将修身的基础建立在外求上了。以为只要遵守道法,不违规逾矩就能修身成功,其实也是进入了一个比较隐性的误区。

因为经文里说得非常明确:“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眀曲直者也。”这是说用道法准绳衡量得失可以明是非而辨曲直。但这仅仅是站在一般规律、普适于一切事物的角度上讲的。如果站在修身执道的高度,再往深层解读,就必须做到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殹。”这里的关键词仍然是“自引”,就是自觉内求。只有自觉内求了,才能具有圣人的明慧,“见知天下而不惑”。如老子所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帛书老子《德道经·知天下》)。而不再局限于明白一般的是非曲直了。

所以,修身者一定要走出《道法》是轩辕黄帝出外求的误区。如果缺乏内求的自觉性,无论你自身有多么聪明,遇到的老师多么高明,学习经典多么高级,得到的方法多么神奇,最终的结果都将是一场空忙,可不悲乎!

三、道法修身的自觉,要从自引以绳”上升到“弗敢犯废”敬畏高度。践行修身治国的大智慧结晶。

恪守道法,依法修身,不可犯法,亦不可废法。这是轩辕黄帝对于“执道者”的修身要求。

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殹,法立而弗敢废殹。

我们详细解读体味,这里的“执道者”对道法的自觉,已经由“自引”遵行上升到了“弗敢犯”、“弗敢废”的敬天爱地高度。

为什么呢?

《黄帝四经·姓生》中有进一步的论述:“㓝德皇皇,日月相望,以眀亓(其)当。望失亓当,环视亓央(殃)”这是说道法运行时对万物的天㓝与天德能量的予夺,如同太阳和月亮一样相映同辉,彼此升降,光明公正,丝毫不爽。

唯有执道者能够对天道㓝德的自然规律明察秋毫,一旦产生偏废缺失,也必然要承受天㓝的惩罚。

是故,也唯有修身达到执道者的高度,才能做到自引以绳”,“弗敢废立”,与道法永恒合一守一。

学习到这里,我们最应该、也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是:

黄帝所说的执道者就是已经获得圣人成就的修身者。

圣人尚且要如此尊奉道法,而我们这些修身的初学者又该如何遵道守法呢?

http://bbs.daode.biz/viewthread.php?tid=3757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