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执一明三定二

(2017-08-14 12:28:47)


天道治理的自然法则——天执一明三定二

牛顿当年曾经惊叹:为什么太阳系和宇宙星系都那么具有规则,那么守秩序,它的第一推动力来自哪里?他认为存在着一只上帝之手。其实,从中国道德文化里面,就可以找到这一只有质无相的所谓“上帝之手”。

天执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然后施于四极,而四极之中无不听命矣。

——《黄帝四经·称》

《黄帝四经》中的这段话,揭示了自然治理万事万物的根本法则,也就是天道治理的自然法则。译释:天道无私无欲,居于“道O”而执掌着“德一”为用,畜养着万物。慧照洞明于“形有阴阳”而“形德相养”的“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三数法则;从而确定万物形相“二”的阴阳从属性,建立“神、根、疾、位、动、静、内、外”等八种正善治的方法而不失,一丝不苟地执行“正、适、信、反、必、顺、常”等七法,然后作用于四面八方、身国内外,那么四方极远的地域也就全都会顺应与遵从了。

自然大道是如何治理整个宇宙的秩序,如何建立法则的呢?它牢牢地执掌着德“一”,“执一以为天下牧”;而且运用德之光的精明透物穿象性,清楚明白地掌握着“三”的规律性;并且用“三”来确定“二”的位置和其中的属性,在这样的基础上,确立了八正和七种方法。所以,整个星系的排列,任何一个类似于地球这样的星球在宇宙当中的排列,都是井然有序的,是有规则的。而它的动态法则使整个银河系、太阳系,包括大银河系、多个银河系的自然法则,都是吻合着道和德的根本规律在进行运转,这样才会无数个亿万之年都在平静而不是动荡地、有序而不是混乱地运行着。这一点被我们的祖先观察到了,并且确立了一个法则和秩序,即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果进行更深刻的解析,可以看到,老子所揭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提出了以“中气以为和”来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而《黄帝四经》更是将天地的自然法则直接用度、数来进行表述。天是怎样治理万物的呢?“天执一,明三,定二”。

“天执一,明三,定二”,《黄帝四经》运用数字明确地讲明了一个道理:天,也就是天道自然规律是用“一”的;用的什么“一”呢?就是“德”,是居于道,用于德,虚无生万有,用“德一”而成就的一种无为而治。

我们可以看一看银河系的图,以及我们的地球在其中的运动。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一”,这是个垂直的能量轴,虽然是无形而质象的,但是由于极其巨大,已经被捕捉到了;而地球的南北极之间,也有一个能量轴,也是一个质象而非物相的“一”。银河系的运动、运转,恪守着、把握着这个“一”;地球也同时运用着这个“一”,实现围绕着太阳的公转和本身二十四小时的自转,以及每一年四季的俯仰偏转。这三种度、数、信都包含在其中。


                                                                                                               http://bbs.daode.biz/attachment.php?aid=Mjk0Mjd8MDRjY2ZmOTd8MTUwMjY4NDAzNnw5Y2Q1WUJtc2VOdElxcjNkMWsyd05yWW1ybWlkZVVFN1gwd0d1Ry91dUF2aHBkQQ==&noupdate=yes

 


                                                                银河系


《黄帝四经》中还揭示:“一者,亓号也,虚亓舍也,无为亓素也,和亓用也。”“一”这个数值,只是德的另一种数喻的名号,凡是虚与空的环境都分布着它,无为而治是它的本质,“中气以为和”,是它对一切物相的根本功用。“夫为一而不化。得道之本,握少以知多;得事之要,操正以政畸。”“前知大古,后达精明。抱道执度,天下可一也。观之大古,周亓所以。索之未无,得之所以。”

“为一而不化”才是最稳定的,一旦离开了“德一”,失去了这个“一”,整个宇宙秩序就会大乱,星球就会变成流星,彻底毁灭自己。这就是古圣先贤发现的自然法则、规律及秩序。

对于牛顿当年的惊叹,从中国的传统道德根文化里面,我们就可以找到这一只“上帝之手”,就是这个“一”。正因为每一个星球都恪守着这个“一”,所以整个宇宙秩序才井然有序。极少数的星球偏离、失去了这个“一”,就会失去度、失去数,而不能守信,造成脱离轨道与其他星球相撞或者在宇宙当中化为流星,消失殆尽。


“明三”是“定二”的前提

我们抬头看天,可以找到三个“明”——太阳之明,星光之明,月亮之明。把这三个“明”的规律性掌握住,能够与它们的玄曲韵动波同步,那么,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对万物的理解就能够产生一个新的层级。

老子说得很清楚,“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揭示了在“三”的阶段,道和德才开始化生质象和物相的万物。任何星球的运动,都存在着三种信德的动态,这就是“明三”。我们先从宇宙的层面去观察,再来观察自己的体内,就能够明白如何去“明”这个“三”,也就能够守得住这个“三”。

“明三”中的“三”,是“一元象数理气”方法论中的数学模型应用。万物生成的本质中皆存在着三数这个基数,一数并不直接生物相,二数同样不能生成物相,只有具备三数时才能化生成物相。因此,三数即是物相生成的法则。“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高度概括了这一基本法则。而且,三数在万物中的应用,如同阴阳法则。万物皆有阴阳,阴阳反应的是属性,具有相对性,层层阴阳。互为阴阳的各种属性,广泛地存在于物相之中,而不能机械性地进行套用,被阴阳属性所层级性地固化。“明三”,关键是要掌握住三数在各类物相中的基数应用,分析其化生出现的基本元素,把握其中的核心与关键成分。

地球的运转运动有一个根本的法则和秩序。我们应当明晓现代西方哲学和教育当中的一个误区,就是在“二”的动态中长期争论不休,观念百出。“明三”才能“定二”,我们要正确地去解读古圣先贤的著作,全面地掌握其中的真理。老子指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以及“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揭示了道生万物的基本法则,这个法则是人类无法逃脱和回避的自然规律。


“定”阴阳、晦明、短长

“定二”是定性,确定属性。“定二”,是破解和表达事物的属性是晦还是明、阴还是阳、短还是长。长期以来,人类由于丢失了对“三”的研究,始终是在阴阳“二”的漩涡里面进行争斗。只有通过“定二”而知性,才能居于“道O”而用“德⊙”这个“|”,居中把握“二”的此长彼消,此进彼退,缠纠不定,实现真实的动态“和同”以及“和静”,复归于“德一”之境。

通过下图可以看到,道是虚的“O”态,而德是“O”中间加一点的“⊙”,再下来有阴阳和静“ http://bbs.daode.biz/attachment.php?aid=Mjk0Mjh8NTk5NTRlNjZ8MTUwMjY4NDAzNnw5Y2Q1WUJtc2VOdElxcjNkMWsyd05yWW1ybWlkZVVFN1gwd0d1Ry91dUF2aHBkQQ==&noupdate=yes

”这样一个态势,所以说“中和”这个特点特别重要。再下面是动态太极的阴阳变化,若是陷在里面就根本没有办法挣脱。但是如果掌握了“三生万物”的“执两用中”学说思想,那么又可以把阴阳稳定下来,不至于你强我弱地互相争斗。

 

http://bbs.daode.biz/attachment.php?aid=Mjk0Mjl8MjJhZWE0ZDR8MTUwMjY4NDAzNnw5Y2Q1WUJtc2VOdElxcjNkMWsyd05yWW1ybWlkZVVFN1gwd0d1Ry91dUF2aHBkQQ==&noupdate=yes


 

                                                                                                                   定二

定,意为定性的确定、稳定、平衡、调控,转化;二,指壹晦壹明(例如日月光明的属性),壹阴壹阳(例如天地阴阳变化的属性),壹短壹长(例如时间变化的属性)。进入太极,则陷入动态,动有顺逆,动有消长,违背“德一”则动生害。晦明互替,阴阳互根,短长消长。逆化则易于和静,顺化则进入“三生万物”。变化不离中炁为轴心。

“三”掌握好了以后,进入“阴阳和静”状态,进而就容易进入“”这种状态。所以,无论是《德道经》,还是《黄帝四经》中的论述,以及庄子孔子,对“阴阳和静”都给予了大量赞美之词,认为把握住了“阴阳和静”才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如《德道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和曰常,知和曰明”。《黄帝四经》曰:“一者,亓号也,虚亓舍也,无为亓素也,和亓用也。”《庄子》曰:“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孔子云:“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摘自《东方治理学》

http://bbs.daode.biz/viewthread.php?tid=3718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