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花香》说课稿
(2011-12-19 15:59:24)
标签:
教育 |
《鸟语花香》说课稿
一、
评价方面要求是:1、能否掌握线条和黑色变化和基本的运笔方法;2、能否用国画技法表现出花鸟的特征;3、能否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技法和富有变化的墨色、多姿的线条来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教学重点是学习笔墨变化、体验笔墨情趣;鼓励学生尝试大胆用笔、用墨;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线条变化和禽鸟的形体结构特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四个班200余名学生,是由来自于全镇五所小学六个教学班的学生重新洗牌后编成了新班级。由于各教学点受师资、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美术学科已经由“短线学科”逐渐轮“缺陷学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的美术知识甚至是一张白纸,国画就更不用说了。好在有一种说法叫“白纸上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好写最新最美的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施展本领的好机遇,可惜我本身也是属于那种“滥竽充数”、“老来改嫁”的老师,效果可想而知。
三、说教法:
大致做法归纳为“入景入情——探索研究——教师示范——实践尝试——展示评价”五步。“鸟语花香”这个课题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因此,一开课,我借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一个音乐画面,把学生带入花鸟世界,让学生入景闻鸟语、观鸟形、品花香,感受生机盎然的大自然的美。从而通过感观刺激,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和创作欲望。
四、说流程:
整个流程分为五个实施阶段,这是一个从感知到初识,从认识到创作、从实践到升华的过程。
(二)、发展阶段:围绕“线条和笔墨”和“花鸟画法”这两大主题,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计划用29分钟完成。我设计了“整体感受-对比观察-探究发现-实践运用”四个探索环节。在“整体感受”环节,我精选了古今国画大师们的16幅花鸟名作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欣赏名家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对比观察”环节,我让学生对五(4)班夏宇同学的铅笔画《咏鹅》和著名画家徐悲鸿的《鹅》进行对比观察,其间,渗透国画及其分类等有关美术知识,力求让学生在对铅笔画和国画作品的比较中发现线条与墨色变化的不同表现效果。在“探究发现”环节,主要是 通过老师示范和学生自主动手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获得间接和直接经验。
(三)、创作训练: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实践运用”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运用所学的线条变化和色彩变化来画鸟,并进行自主创作,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展示评价:我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对其构图、线条和墨色变化以及鸟的形态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创新指明方向。
(五)、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根据自己观察和想象画花鸟画,表现“鸟语花香”,使美术知识通到有效拓展和升华,形成技能,培养兴趣。
五、说板书。
8 鸟语花香
墨色:醮水-变淡
六、说问题。
1、老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示范只能是做了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