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猫》一课教学
(2011-10-31 08:57:49)
标签:
教育 |
陈店镇中心小学教研课评议表
执教者 |
王春艳 |
课题 |
15 |
班级 |
四年级2班 |
评议人 |
熊永柏 |
时间 |
2011-10-26-第一节 |
评分 |
96分 |
教研专题或性质 |
“课内比教学”暨“经典诵读与语文学科整合” |
||||
评议:《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老舍先生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古怪性格和猫的调皮描述得栩栩如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因此,我觉得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猫》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 ▲教学亮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开课直接板题,交待作者,质疑导入初读,在初读中,布置识字、学词、感知课文内容(找写猫的特点的句子);在初读课文后,王老师检查字词,说出描写猫的特点的句子,帮助学生理清全文的脉络。再通过找特点,展开导读,体会作者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的喜欢之情;最后进行拓展引伸,进行经典诵读,升华情感,布置写作训练,是一个由说到写的过程。总之,教者组织教学的思路十分清晰,显得很老练。 二、抓关键词理解感悟。在这导读中,王老师始终抓住猫的性格古怪、调皮的特点,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感悟,体会作者的语言和情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师通过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古怪”。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这一对一对相互矛盾的词突出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尤其通过抓语气助词来体会作者自然流露出喜爱之爱,让学生比较诵读是一个很高明的处理办法,值得借鉴和效仿,这显示了教者高超的教学技艺和骨干教师的教学风范。 三、朗读教学指导比较到位。《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王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然后紧紧抓住描写猫的特点的语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指导到位,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不图花哨,从而在读中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效果明显。 四、简洁高效的课堂特征明显。现在专家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练语言。”作为一线教师,我对此十分崇尚!我以为,“简单高效”正是这节课又一突出特点。开课不绕弯子,不逗圈子,直奔主题,直指目标,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五、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整合”。“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特征明显,有一定容量;渗透时机得当(开头铺垫引入、中间巩固加深、结尾拓展升华),内容选择合理,对深化认识,促进阅读,指导写作均有实效,属于锦上添花。 ▲教学建议: 1、多媒体设备仅用以再现文中字、词、句,充当小黑板,其作用有待开发。课件稍显粗糙,可添加些图片和声音;封面是一张白板、太简、缺乏美感和吸引力,有违小学生年龄特征。 2、释题时,对“猫”字的写法可省;对作者的介绍可详细些。 综上所述,虽然稍显美中不足,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一节特色鲜明、传统与创新结合、“经典诵读”与“高效语文课堂”并两大课题研究并驾齐驱、相得益彰的优质课。由此我慨叹:作为市级骨干教师、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长,王春艳老师当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