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问3>1 2

(2016-03-14 14:50:40)
标签:

杂谈

  

少年时看过的电影中,最记忆犹新的是《少林寺》,因为它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武打片,这也是几乎所有大陆人看的第一部武打片。

   《叶问1》,谈不上记忆犹新,因为它仍然只是一部武打片,但我还记得它的些许,因为这是我看的第一步关于叶问的影片。作为广东人眼里的“北方人”(南岭以北的人),此前我从未听说过这个人。

   《叶问2》,我却几乎不记得了,因为它仍然还只是一部武打片。

但《叶问3》我却会长时间得记住它。因为,他不仅仅是一部武打片。

在第一部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高手,用手的打斗(咏春以手为主),是全片唯一的看点;

第二部,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高师,但他仍然只是一位武学宗师、

第三部,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高人,他已经是一个人,完整的人。

因此,第一、二部的受众,基本将限定于青年男性;第三部,却注定会吸引许多女性,以及中年人。同时,这一部,不仅仅是悦目,而且是能够赏心的作品。

当然,它的形式,仍然还是一部武打片,只是被装进了更多内涵的武打片。

 但仅就形式而言,叶问3的可看性,仍然至少等于前两部的总和。也就是从悦目的角度,至少是3=1 2,或者更多些,至少我可以给它打到4

原因很简单,1,由于硬件技术和经验的提升,时隔6年,拍摄技术更加纯熟;2,由于时间从第一部的30年代,第二部的50年代,提到了60年代,场景更加“干净”、华美且更加为我们熟悉(事实上,第二部的内外景实在仍然难言“悦目”,甚至不如第一部)。更重要的原因,是演员,时隔6年,甄子丹更加成熟,大叔范魅力侧漏!

自古文武不和,所以用文字描写武打场景确实勉为其难,毕竟我没有金庸大侠那种“武文学”的功力(写这篇影评时恰好是他92岁诞辰之日),但正如金庸武侠小说那样,每次阅读其武打情节,不仅会有一种扣人心弦的激荡,同时有会获得一种武打之外的美学感受。

也就是说,与前两部的武打设计相比,这部不仅更加悦目,而且有一种无可名状的赏心。因为,这一部的武打设计,具有深刻而宽广得多的引申含义。

第一部,背景是抗日战争,主线是和日本人打。毫无疑问,虽然现实中的中日矛盾仍然尖锐(其实媒体和专家刻意炒作因素居多),但中日肉搏的题材给观众带来的边际收益已经严重递减。

第二部,背景是50年代英国人恢复香港统治时期,主线是和英国人打。中英矛盾,现实中已经非常的非主流,历史则距离更加久远,这或许也是第二部的受众共鸣更加稀少的原因。

但第三部的打斗,却被赋予了神来之笔!

本片主要打斗有四场:

第一场,叶问带着徒弟和打砸小学的流氓们打,这似乎是前两部的俗套,不过好歹算是亮相,何况,这场打斗也算精彩。

第二场,立马达到了高潮。是叶问在流氓团伙的巢穴——船厂与匪首与全体流氓决战。场面的宏大与惊险远远超过前两部所有打斗。而此时大家已经知道,这股流氓得到了港英警方高层的庇护,于是,虽然仍然是中国人之间的打斗,观众们在观看时却没了上一场因为国人内斗的纠结,反而有了痛击“二鬼子”的快感。

 更大的快感,来自于第三场:在一个狭小电梯里,与流氓团伙幕后老板派来的泰拳高手的决斗。此时,流氓的幕后老板已经现身,就是传说中的拳王泰森!虽然影片里只说是和警方高层勾结的商人,但所有中国人观众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他是美国人,至少感觉他是美国人。尼玛,英美帝国主义一起豢养的走狗,还不痛打?!这显然让人想起如今的南海局势,几个东盟效果依仗超级大国撑腰与我大天朝作梗——虽然并不包括泰国。

而这场决斗也牵动着国人另外一个神经——我不是全球老大,但起码东方的区域性盟主的低位,不容挑战!泰拳高手挑战的不仅仅是我这个区域性老大的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我可以输给美国,但绝不能输给周边屑小,中国人可以输给连中国功夫的外国人,中国功夫可以输给已成为世界主流的拳击,但不能输给泰拳、柔道、空手道、跆拳道……

既然是与“蛮夷”之战,就得赢得光明正大,于是本来在电梯里里打得顺风顺水(相比以腿脚为主的泰拳,以手为主的咏春在狭小空间里更容易施展),叶问居然打开了电梯,在空旷空间内让对方输的心服口服。

然后,最高潮——中美决战来了。果然符合预期,一开场,来自世界首强的泰森就打得来自世界次强的叶问节节败退、鼻青眼肿,几乎只有招架之功。这倒也让观众们获得了强大的边际收益——谁曾见过叶问如此狼狈?但好歹打的是美国人,中国人心理上输得起。但我们输的起的只是具体战役,而不是整场战争!于是第二阶段,叶问稳住了阵脚,有攻有守,基本实现均势。逼平强敌就是打赢,影片继续满足着中国人的心理意淫。这无疑让人想起了60多年前的那场中美正面较量,谁都知道继续打下去,一定是中国会支撑不住,但毕竟在那三年内我们打成了平手!

第三阶段,叶问果然开始支撑不住了,甚至比第一阶段更狼狈,但至少中国人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愈挫愈勇的精神还在,可谓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然后在最危急阶段,打斗夏然而止——三分钟的铃声响了,因为按照事先的约定,只要叶问在三分钟内不死,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一笔勾销。这个约定是泰森提出的,很好,显示了美国人的霸气与傲慢,也映射国际规则仍然是美国人制定的,也给了中国人最后的满足——战术上我输了,战略上我赢了。同样满足中国人审美心理的,是泰森的咄咄逼人、霸道粗鲁,与叶问的温文尔雅、以柔克刚形成了鲜明对比——咱们输球不输人。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与强美之争,我们最重要策略的就是争取时间,时间站在中国这方!http://ww2/large/66b822e6gw1f1wdyy4a16j20dw09aaaq.jpg2" TITLE="叶问3>1 2" /> 

然后,第四场,男一二号之间的内战,内涵似乎少了很多,但内容却更加丰富:棍战,刀战,徒手战……。但观众的心理却舒缓了很多,潜意识里都明白:不会有危险,而且肯定是叶问赢。此时,大家完全带着一种欣赏的目的看打斗,结果反而更好地领悟了什么是正宗咏春?什么是真正的叶问?

什么是真正的叶问?当然不仅仅是武学宗师。第二场打斗开始,我们突然想起来,原来叶问的儿子也在那个小学,显然他昼夜义务守护学校,不仅仅是出于公益,也带有私心;第二场打斗,他降服群氓、解救孩童,成为媒体报道的英雄,却因此挨了老婆的耳光,他居然也真的认为自己错了(老婆比社会正义更重要?);男二号为了争夺咏春正宗的声誉,主动摆下公开擂台,但已经答应出战的叶问却为了陪老婆跳舞而爽约……等等,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叶问,小男人叶问,也因此满足了女性观众的意淫。

而同时给男女观众都异常突兀的一个场景,则是叶问的老婆居然比他高了近半个头!其实前两部也是这两位演员,但当时导演显然刻意避免两人并排站立,所以大家没有强烈感觉,但这部里,显然导演却刻意让二人多次并排站立或并排行走。http://ww1/large/66b822e6gw1f1wdz4mocyj20go09daax.jpg2" TITLE="叶问3>1 2" /> 

  为何这么安排?你明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