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两名盗墓贼(好像是河南人)盗出一批青铜器,被公安抓获。公安局请来两位专家鉴定,鉴定意见一致:被盗青铜器是一级文物,价值连城。于是,两名盗墓贼被处以死刑。后来发现,所盗文物是赝品,并不值钱,所以这两人真的可以说是“笨”死的。而盗墓贼家人至今不知真相。
当然,笨的不仅仅是河南的专家和盗墓贼,北京的大腕们也好不了哪里去。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洛阳一北魏时期墓穴被盗,大批文物遗失。不久。一名专家在北京琉璃厂闲逛时,发现了一批北魏陶俑:它们的形态从未现世,因此引来众多关注。所以该专家认为是北魏时期珍贵的文物,遂上报国家博物馆,拨专款抢救性收购古玩市场上的这批“北魏珍贵陶俑”。
当时,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家虽然从肉眼判断这批文物是真的,但还是不放心,就使用高科技断代手段C14进行检测,发现这批陶俑在年代上与北魏完全吻合。
为确保万无一失,馆里又邀请苏秉琦、王仲殊、安志敏等北京几乎所有顶级考古学家、鉴定专家“过眼”。结果他们一致认可,确为真品。时任馆长余伟超操办收进这批文物。
未料,此后类似的“出土文物”竟然源源不断出现在北京的文物市场,收不胜收,一时形成收藏热。此时,专家们才觉得不对劲,感觉可能受骗。后来,国家文物局的专案组查明:国家博物馆收进的那批文物,是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高水旺做的。可以说,河南的造假专家们提他们那两位该系列伪造之成功,连苏秉琦都看走眼了。 当时故宫博物院也收藏了这批陶俑。某傻逼媒体还以《著名文物专家建议,文物单位抢救收购国宝级文物---北魏彩陶俑》为题,报道过该事件。http://ww2/large/66b822e6gw1eshmw2xsn8j20hs0dcgms.jpg
于是,河南的造假专家,完胜了北京的专家大师。
业界认为,当下中国博物馆的馆藏品种有5%~10%为赝品,而文物专家倪方六甚至认为这个数字可能被低估。他认为:“相比大陆的一些鉴定专家,当下台湾地区的专家相对更受欢迎和尊重。”
不过,不要以为传说中的“民国大师”就如何牛逼
民国时有一起有名的造假案发生在南京。有个张姓古董商根据《古泉辞典》,伪造了一批萧梁时代的五铢钱范,声称是在南京光华门外草场湖出土,借此发了笔财。尝到甜头后又用唐志残石,刻上“谓山窑”三字,又刻上“大通纪年”
当时中央大学教授朱希祖是中央古物保管会委员,见此石刻,惊为稀世宝物。张很大方,干脆将石刻献给古物保管委员会,获60块大洋奖励。报纸上还对此作了正面宣传。
此后,另一委员马衡看出了破绽。朱希祖遂将张告到法院(这个人居然还有脸举报),结果张姓古董商行贿法院,反而胜诉。胜诉理由是:你一个考古专家无法鉴定赝品,应该自担责任,且“奖金”也是自愿颁发的,古董商未强要(这才叫依法治国)。从此朱希祖再不谈考古。朱希祖之子朱楔,后以考察六朝陵墓而出名。久病成医啊。
还有一个故事是:民国时,长沙有个姓蔡的古董商,经常与盗墓贼合作,也善于仿造古董。有一次,盗墓贼将一件他仿制的战国铜器埋入盗洞内,后来蔡姓古董商约某大学著名文物和考古教授上山看“货”。该教授亲眼看到他们从盗坑内取出一件精美铜器,其纹饰和铜锈都非常逼真。该教授便花巨款收买。
这种做法,现在还很流行,叫做“埋地雷”。就是将假货事先预埋在要“盗”的地方,忽悠喜欢现场“包坑”大老板让其现场看着“生货”的出土过程。当然,所埋的‘地雷’都是稀罕、贵重的假古董。” 如今,干这种活最多的,也是河南人。http://ww3/large/66b822e6gw1eshmvsdpa9j20b407y0to.jpg
当然,干这种坑蒙拐骗勾当的毕竟是少数人,大数河南人都是勤劳勇敢,遵纪守法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