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讲座所得

标签:
教育培训新招 |
分类: 聆听讲座 |
2013年11月1日 325室
http://s8/mw690/001SCFUCgy6DVrcrX8z47&690
http://s10/mw690/001SCFUCgy6DVrfgdjrb9&690
http://s6/mw690/001SCFUCgy6DVritU5Te5&690
昨天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刘莉莉副主任为我们学员经验介绍作点评,今天再次为我们开讲座,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令我们受益匪浅。其中设计多个模拟角色扮演,很值得回味!
讲座首先从开始游戏开始,刘主任找我们的叶班长扮演领导角色发布命令(但用布与下属隔离,目的是没有反馈回路),再确定二位男学员、二位女学员作为下属,二位女学员指定到黑板前,按要求摆放六张纸条。
叶班长按其理解发出指令,我们其它学员也在笔记上作摆放。
时间很快过去,游戏结束前,刘主任要叶班长判断一下会有多少个学员完成任务?
游戏的结果却是只有一位学员能通过这个任务!
刘主任强调管理者领导者有70%的时间与别人沟通,做事不成功的也是会有70%的沟通属于无效所至。
这游戏说明,作为领导,往往以为下属听清楚,但实际上下属沟通有问题。而下属不清楚时,但在领导面前是听指挥的,所以不敢发问的。还有人与人阻碍,口头表达的信息是不能很好的沟通工具。
刘主任呈现图示说明沟通的过程:领导应该理解、体谅下属,有时,不用语言,用身体语言(包括眼神等),关键是打通信息渠道。
根据沟通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基于个人自身的自我沟通,基于个人与个体的人际沟通;还有基于个人与团体的团体沟通三类。
(二)沟通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素
1.围绕目标:分析整个过程所需解决的最终问题;
2.分析受众:分析听众(积极、消极)
3.合理编码(这是最重要的).
4.正确运用媒介:口头、书面、电话、网络等;
5.畅通反馈:沟通是一个双向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或一个目标。(校长信箱可疏导)
刘主任选取深圳中学王占宝校长的开学礼讲话作案例作说明。对学生而言,需要的是感性的东西,团体的沟通(说话)应注意打磨出让学生鼓舞、心灵震撼的东西,但假如是家长会,则沟通应是理性的东西,如让家长看这几年升学资料,用曲线图就可以有效果了。
深圳外国语学校,运用每天受的叮咛,意为给他们温暖的家。
有某校长通过校长信箱:让我成长,让我升华。打通了沟通途径,可取。
(三)影响信息编码的4个条件
1、态度(接受
重视和赞美)
4、方式
从中得到的启示是:真话不能全说,假话不能说。不要把话说满了。
四种智慧
知性智慧(直接感知、直觉把握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一杯水)
理性智慧 (基于对现象的思考和对规律的提炼。水之源头)
情感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的智慧。深情地、幽默地)
实践智慧(基于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交流反思形成的对一定情景的快速反应。怎么给,路径选择)
举一案例“从请领导题字说起”
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
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于是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二、沟通的内涵
(一)什么是有效沟通?
领导学认为:有效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二)有效沟通的三大要素
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达成共同的协议
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
刘主任举一案例:校长把名校招生推荐权交给社会
2011年11月14日下午,数千名深圳中学学子在学校体育馆同上一堂特殊的“公开课”——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和清华“新百年领军计划”的现场推荐答辩会。
启示:
本校全体的师生上一堂“公开课”
深中学生的才能与特质接受一次社会性的检阅
向社会传递出关于教育的一些积极信息:她可以是民主而活泼的;她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属性的现代公民;她把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寓于丰富的现代科学与传统人文知识的陶养之中;她需要创新与引领,但还要承认并尊重与基础的合作,并共同进步。
最大限度地让一所学校影响到一个社会。
(三)有效沟通的关键:心动
举例:一次班会活动,设置一个陷井,给一位学员。
其实是刘主任到某校给该校副校长摆上台后的应对变化的场景。刘主任极其巧妙摆脱困境的过程。
关键:内心深处的触动和心灵的震撼
启 示:
有效沟通的艺术在每一次新奇高效的细节策划中变得色彩斑斓。
赋予所有有意义的东西以意义的意义。
三、沟通的理论基础
(一)人格分析理论——“P-A-C理论”
由心理学家柏恩(EricBerne)提出。
“P-A-C”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只有分辨清自己在沟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者别人的心理状态,才能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
其实P就是强势或主观;A指的是理性;C指的是欲望的满足。这个理论教会我们与有问题的人如何沟通。
(二)乔哈瑞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JoeLufthe和arryIngam(1969)
一个角度:自我
两个维度:自己知 别人知
将人际沟通划分为四个区,即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和封闭区。称为 乔哈瑞视窗 ”
,为此我们应如何激活两个区的人群:先把它破坏,再播放火种,形成一种“场”.,
如课堂改革从自己懂的学科出发,找抓手、找载体。这样才让老师不盲目、不潜伏。
四、沟通的基本原则
沟通基本问题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讲话技巧。(换位思考 艾森豪威尔)
1、自私-----(关心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
2、自我-----(别人的问题与我无关)
3、自大-----(我的想法就是答案)
沟通要主动。(积怨)
信息本身不是沟通,沟通是一种感知,一种期望。
缩短人与人的距离,就是靠的是主动。如何成为你的资源,靠的是沟通。不仅知道,还要做到!
五、沟通的类型
非言语表达的含义
目光接触:应注意视线的方向和注视时间的长短
恰当的有礼貌的目光:目光在对方的嘴、头顶或脸颊两侧。
目光范围小或死死盯住对方的眼睛:会使对方感到窘迫、透不过气来,有话也说不出。
目光范围过大或向上、向下、向后:给对方散漫、不在意、不重视、很随便的感觉。
o
o
o
人际距离:身体距离的远近,能够表达一些重要信息。
(1)亲密距离:指人们能互相触摸的距离。(双方距离小于50厘米)
(2)个人距离:指约一臂长的距离。(双方距离在50~100厘米之间)
(3)社会距离:是一种公事公办的事务联系中的人际距离。(双方距离在1、3~4米之间)
(4)公众距离:在公共场合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双方距离在4米以上)
言语沟通:
“善听+慎说+会问”
有效倾听的技巧
倾听回应
要有一些回应的语言与动作。如“好,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错!”。
提示问题
就是当你没有听清楚的时候,要及时提问。
重复内容
重复一下内容表示你认真听了,还可以向对方确认你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否准确。
归纳总结
要善于将对方的话进行归纳总结,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意图。
表达感受。
及时的给对方以回应,表达感受,比如说:“非常好,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一网络流传: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启示:
人与人之间相处本来没有那么困难,都是因为没有按照沟通的方法去做,所以没有达到效果;
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谈判与会议;
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常常要注意到人家有很多动作,其中包含了很多信息,也可以帮助沟通。
六、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一)组织沟通中的障碍
来自个人因素
1、地位差异
2、认知偏差(过去经验)
3、情绪影响
来自组织因素
1、组织氛围僵化(没有不同声音的组织僵死)
2、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宣泄)
3、信息传递中加工与过滤带来信息损耗效应
(二)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沟通
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沟通(恰当的提议时机)
出发点:为领导政绩考虑
形式:
尽量不给上级出问答题,而出选择题;
鲜活生动;
说话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内容
有创新
资讯及数据极具说服力,分析利弊与可能后果
设想领导质疑,事先准备答案
风格
面带微笑,充满自信
尊敬领导,勿伤领导自尊
方式:借助外力
举例:一次办公地点的搬迁
要有:胆 心 肺
(三)与教师的沟通
做简单的事(新芽)
连续性地做事(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做有创意的事
案例: 1、 教师微技能
导入
2、班级提升计划
3、教师精神家园(找优点
建议:需要做三件事情
1、改进会议(有目标、不离题、控制进程、有人参与、记录并进行跟踪反馈)
2、与最难沟通的人做一次沟通
3、就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干部或教师进行一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