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橡皮泥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王铭、孙雨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孩子探索活动中,除了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之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工制作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因为在活动过程中,人人可以动手,作品完成后个个都有成就感。同时手工材料是五花八门,方法多种多样,一张纸、一块布、一个盒子、一片树叶,都可以信手拈来,随意制作,而且其中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等多种教育契机。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挖掘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切实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校经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捏橡皮泥适合一年级学生操作,在制作过程中会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自我实现
二、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1.
通过橡皮泥等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揉、团、搓、捏、接等方法自由地改变形体,从而激发其探索塑造新方法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培养同学们眼、脑、手等三者方面的协调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良好品质。
2.激发学生创作的思维与灵感,引导同学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空间的想象力、形象的创造力等方面得到综合性的锻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 3.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采集与整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等合作与独创相结合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4.
通过对不同阶段同学之间作品的评价,对创作过程中的情节交流,形成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改革课程设置过于统一的局面,充分发挥学校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实际,现制定校本课程橡皮泥开发原则:
1、低年级段的橡皮泥教学形式以简单、有趣活动为主,激起学生学习陶艺的兴趣,为中高年级做基础。
2、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同步创新教育的渠道。让家长了解和掌握兴趣爱好,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
四、校本课程教学框架:
(一)
活动准备:各色橡皮泥、各种基本模型(数字、几何图形、植物图形、小动物)
(二)
我的研究:橡皮泥,给几代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启迪了人们的智慧,自从1956年问世以来,橡皮泥就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最开始的橡皮泥只有灰白一种颜色,但随后的几年里橡皮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和香味。包括夜光的、金色、银色、香波味、刮胡水味等等。
(三)
我的收获:通过本校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陶艺(橡皮泥),在这期间,我们一起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一起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四)
交流评价:
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
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