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汉帝国:从“与民休息”到“与民争利”

(2015-01-07 16:48:40)
标签:

与民争利与民休息

重农抑商政策

西汉衰亡原因二年律令

土地分配授田制吕后盐

盐铁会议桓宽桑弘羊

分类: 汉代思想文化综述

西汉帝国:从“与民休息”到“与民争利”

李青友

 西汉帝国的兴衰,表面上和执政者素质有关,实质上与其执行的政策有微妙的关系。西汉帝国的经济政策,经历了“与民休息”到“与民争利”的急剧变化,也使帝国的大厦逐渐土崩瓦解。

这一切还要从西汉建政初年说起。在秦末战争废墟中建立起的西汉帝国,经济相当凋敝。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出行仍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王侯将相出行有时候只能用牛车。在这种情况下,执政者采用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大力鼓励私有经济自由发展。汉帝国开放全部的山川、湖泊,让全体臣民共享利益,这一政策使西汉帝国的工商业、农业迅速繁荣起来。像卓王孙这样的大商人“俨然王侯”,像卜式这样的牧羊人也是富甲一方。而这些,都在湖北出土的汉简《二年律令》中,得到了证实。在一定程度上讲,汉初执政者推行的《二年律令》有力地促使了“文景之治”盛世的出现。

“文景之治”的盛事气象一直延续到汉武帝前期,并达到鼎盛。但在汉武帝后期,汉帝国实行了对外扩张和军事解决汉匈矛盾的政策,几十年间兵戈不断。汉初几十年的财政积累,很快就被消耗掉,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支出,汉帝国想出各种办法。为了夺取民间的商业利润,汉武帝采用了抑商的政策,还把开矿、煮盐、铸造、冶炼等行业收为国有,这实际上是国营取代了民营。这一举措,在战争事情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一举措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它湮没了人们“求利致富”的本能,使市场活力丧失。任何为本规律的东西,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何况汉武帝的政策涉及到了“与民争利”。

西汉帝国“与民争利”的政策,给西汉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受到抑商政策打击的巨商大贾们,他们把资本大量投向土地行业,土地兼并的急剧使西汉中晚期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大规模的流民,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国家专营政策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诸如官营商品价格高、质量差,譬如《盐铁论》中说国营制造的铁器连草都割不断。另外还有专营官员腐败问题严重,官营的商业服务体系缺乏灵活性,人民生活不便利等等。

      西汉帝国“与民争利”经济政策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汉昭帝时代已经被发现出来,热热闹闹的盐铁会议让汉昭帝下诏废除了盐铁等国家专营的政策,再度回归与民休息的政策。但是西汉帝国已经在与民争利的经济政策中伤痕累累,始终未能从泥淖中走出来。这种被动的局面一直延续到新莽时代。

    西汉帝国在对外战争结束的时候,还不能及时考虑让国家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让国家的财政税收取自日益繁荣的社会经济,而不是直接从事垄断的方式来获取利润。与民争利,就是与民为敌,贾谊说 “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西汉帝国的衰亡和与民争利的经济政策是不无关系的。而这些,值得后来人深思,值得后来者借鉴。

                                                            宛郡风行卧龙于甲午年十一月十七日


http://s6/mw690/001SC4p7gy6OZKjtWV78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