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简陋小院的门楣
□李青友
在一次随意的田野调查中,我来到了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这个村子曾是抗战时期的重要堡垒。在单拐一个并不古老的小院,我有意拍摄了它的门楣。
木质的门楣上赫然刻着三个字:致中和。门楣上前有檐,前檐雕刻很艺术:下边是对称的图案,上面正中间是太极图,太极图的左右分别刻着“日”“月”。
从门楣和前檐的外观来看,绝非近几十年之制作。因为近来的人建筑,不会如此讲究艺术,即便讲究,也就是程式化地装饰一下。况且,“致中和”三字的内涵绝非不解诗书的人就能理解。《礼记•中庸》中记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和者也,天下之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能够“致中和”的人必定是有识之人,至少不是文盲。
如果说门楣上的内容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儒家的精神,那么门楣前檐上的一是则是道家文化的内涵。前前檐最明显的标示是太极图,太极图就是道家文化的符号。儒家修身养性,积极入世;道家体察万物,超然物外。在实际生活中,儒和道又没有本质的界限,它们相容相辅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门楣和前檐上的内容,恰好给我们诠释了儒家和道家的精神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可能是小院整修了,拆卸下来的旧门楣主人不忍丢弃,重新利用了。所以,我很佩服庭院的主人,因为这是有文化的表现。我特别尊重乡村那些有文化的人、那些有文化的乡村家庭。在我们这个时代,在城市文化冲击下的乡村,不应该是文化的沙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