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淅川,感受“楚都”

(2011-08-10 15:34:44)
标签:

淅川

楚都

楚国

环境

文化底蕴

分类: 返本开新

 http://s13/middle/66b4da35gaa21bfff0bdc&690     

                     丹江夕阳,好几年前朋友拍摄的

 http://s10/middle/66b4da35gaa21c0c43e09&690

                              淅川下寺出土的精美楚国青铜器:王子午鼎

http://s7/middle/66b4da35gaa21e0bb2fa6&690

                                                               精美楚国青铜器

http://s5/middle/66b4da35gaa21bf5681c4&690
http://s3/middle/66b4da35gaa21e5dd7a12&690
                                          淅川有好多以“楚都”命名的地方
http://s15/middle/66b4da35gaa21c187526e&690
                                   范蠡公园的范蠡祠
http://s3/middle/66b4da35gaa21c4dd5b92&690
                               正对着范蠡祠,有西施的塑像,范蠡不在孤单
 
              走进淅川,感受“楚都”

                           \李青友

   几年前,我给一位淅川籍的楚文化研究学者唐教授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我印象特深,感觉特好——丹江浩瀚藏地脉,玄鸟凤凰曾飞来。几年来,一见到唐教授我们彼此都回说到这首诗。我也感觉到,每次说到这首诗时,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诗,而是对淅川楚文化的那种深深的感情。

唐教授注楚文化,研究楚文化已有十年之久了,他是南阳学界乃至河南学界著名的楚文化研究学者,而我对淅川浓厚的文化兴趣,也正是在我们不断的交往中日益浓厚的。一直向往淅川,直到83日,我才不经意地闯进那片碧水青山。

从南阳出发,向西,向西,汽车穿梭在伟大人类劈山而建的道路上。一路上,享受着伟大自然力鬼斧神工的杰作,享受着远离闹市尘嚣的质朴,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群山环抱的淅川县城。

“中午到楚都山庄聚餐。”来接站的朋友热情地说。我没经意什么山庄,无非就是盛情的大酒店吧!到了中午,我才见到,这“山庄”真是山庄:依山坡而建,几家农舍凑起来,略微地围点篱笆;餐桌很简单,就放在竹林里,或者大树下;放上几把椅子,也是农村的式、旧的。林子里很凉爽,凉爽到竹笋还在破地而出(顺便说一下,竹笋一般是春天才发芽的)。餐饭都是农家味,似乎很绿色!回归自然,别是一番风味!好不热闹,让我想起了王羲之在兰亭的“修禊事也”!

下午,暂作休息时,和一位上点年岁的朋友独处。他不苟言笑,似乎不善言谈,尴尬局面不能维持太久吧?我找话题聊了起来,当我说到在河南博物院看到淅川下寺出土的青铜器时,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们这啊,只要水库已枯竭,那青铜器都露出来了,多唻很啊……”他说,楚国最早的都城丹阳就在淅川境内,所以淅川称楚都;他说,鬻熊最早率领楚族在丹阳居住,他投奔了周文王,还当了文王的老师;他说,我们这出了好多名人,范晔、范缜……其实,对南阳地区范氏的研究,我一直在关注着;对楚文化的滥觞,我也有所研读;对淅川的文化底蕴,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愿意倾听,我愿意看到他讲述时的声情并茂,那是发自内心的对家乡的赤诚的爱!

   在淅川的茂林修竹间,在楚都的文化底蕴里,在丹阳的辉煌灿烂中,我感受到着这片热土的活力。三千多年前,鬻熊率楚族摆脱商的控制,在丹淅流域开创基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是《左传》中记述的古楚先民创业的艰难过程。他们穿着破衣,拉着柴车,开垦了山坡林地,创建了楚国,创立了积极进取、革故鼎新、开放融合、至死不屈的楚文化。 鬻熊周王朝的开国功臣,楚国君王的始祖,他提高了楚国的声誉,奠定了楚族南扩的基础以至于楚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楚国南扩后,把都城也南迁,但是都城一直保留着“丹阳”的名字,所以在古书中有很多“丹阳”,但是楚国的最早的”丹阳“是在淅川的。

   楚都丹阳在淅川,楚族的根也在淅川。中国落叶归根的传统在楚的时候就开始了,归葬就是明证。上个世纪,在淅川发现了很多楚国大官贵族的墓穴,而这些大官贵族生活的时代,楚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已早不在今天淅川了,后来人们清晰地认识到:这是归葬习俗!这种归葬习俗,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时期,范晔墓的发现就是明证:范晔生活的南朝宋,基本上不再控制他的家乡今日淅川,但是上个世纪修丹江水库时就发现了范晔墓。归葬,是一种故土情结。丹淅人民世世代代有着故土情结,他们热爱着他们奋斗的山山水水,他们热爱着他们挥洒汗水的角角落落,除非有一天,国家需要他们离开——移民。

在来淅川的路上,我看到了长蛇般的移民车队,驶出丹江畔,远离老家园!这次是南水北调,为的是一渠清水到京津;这次是搬迁是16.2,占县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这次移民规模,超过了小浪底,超过了三峡!勤劳朴质的淅川移民,响应国家的号召,前往陌生的百里之遥,千里之外……“别了,我的丹江;别了,我的乡亲……”挥泪相别故土难舍挥挥手,告别那乡情未了真挚的亲友鞠鞠躬,叩别那没有墓碑的祖辈的坟茔。从此,移民将在记忆中铭刻片永远魂牵梦萦的故土。

我离开淅川的时候,正是清晨,东边的云彩征兆出天朗气清;我离开淅川时,晨雾还在山间缭绕,这会还不会遇上移民的车队;我离开淅川的时候,还没有去看丹江湖,没有去登牛尾山。在淅川,感受楚都,有一种赞佩和敬仰,现实和历史总会有偶遇的机缘,而这种机缘存在的时间又是那么短暂,正如,我又要离开淅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