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04月27日

(2023-04-27 20:08:14)

这样“编故事”不地道

 

网上有人贴出一个“配画故事朗诵”的视频。我感觉受访的赵各庄矿女“科室人员”编的故事夸张手法,无异于“将一尺说成八丈”的荒唐!

1961赵各庄矿。先后在“矿职工学校”和“矿财务科”两科室工作两年多。当时的矿长是葛庆祥(后来跳井眼儿了),副矿长有位贾庆晔。未闻当时矿上有“科室人员下井劳动制度”。我和同事们也没下井劳动过。科室人员下井劳动的现象在文革时期倒是很常见。那时,我在矿属小学学校教职工也跟矿上的科室人员一样,时常按上级要求停下教学工作下井支援高产。至于矿长“带班制度”有没有,本人不清楚。

“配画故事”编纂者的意思地震当时,井下所有出口都“震塌”了。在井下工作2000多工人都是在“带班”副矿长“振臂一呼”的精心组织和指挥下,秩序井然地一一从那个直径0.7米,高70多米的“通风口”安然无恙抵达地面了。

其实,凡在赵各庄矿下过井的工人、干部抑或是所有在煤矿井下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井下工作的人,是分布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地域的采煤、掘进、开拓、运输、机电和通风等多个区科,数十个掌子面和场所中干活的。不知带班副矿长是怎么把他们召集到一起的?其实,井下工人入矿培训期间都接受过每遇水、火、瓦斯等矿难事故时该如何逃生的教育。再者,有副矿长和区、队长级别的干部在,咋还需要有人临时去“寻找”逃生之路。难道赵各庄矿的这些干部都是外行,都不知道井下10道巷及以上,所有巷道都有可达地面的“马路眼儿”以及九道巷直通地面的皮带斜井吗?现在去查查看,这些地方“震塌”没有?我敢肯定绝对没有。当时许多矿工是从这两个通道撤出来的。

说实话,受访的女士兴许不知道当时“带班”的副矿长是谁,可采访的记者连副矿长这么重要的人物的姓名都挖不出来,其报道的可信度还有吗?

窃以为,记者和当事人不懂煤矿井下的情况,根据可能有的一点线索常识凭想象杜撰出一个“感人故事”,能含几多“正能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