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13-8分线齿票共有三种齿度

(2012-11-18 20:11:05)
标签:

杂谈

http://s14/mw690/66b4d119gcec428cb1b8d&690

http://s15/mw690/66b4d119gcec4297f246e&690

http://s8/mw690/66b4d119gcec429f9c7b7&690

http://s15/mw690/66b4d119gcec42a70f05e&690

138分线齿票共有三种齿度

裘 真

 

13《北京建筑图案普通邮票》面世快半个世纪了,其中8分票存在线齿“组外品”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线齿“组外品”的齿度到底有几种却是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成了几十年来未被破解的一宗悬案。窃以为,作为普票爱好者有责任、有义务为上述问题谋求一个符合实际、合乎情理、让大家都能接受的结论。笔者欲以拙文作为引玉之砖,为破解悬案尽绵薄之力。

.13“组外品”齿度认定的历史和现状

唐无忌和白而强两位集邮家早在《集邮研究》1984年第3期上就曾发表文章披露了有关普138分票存在线式齿“组外品”的情况。唐先生当时说:“普138分票除111/2×11°梳式齿外,尚有123/4°线式齿,还有11°和113/4°齿孔两种,均疑为线式齿”白而强先生则在“普票齿度与齿孔直径分型简表”中列出普138分票存在11°、12°和121/2°线齿票。2005年,李秋实先生又在《中国集邮报》上提出“‘普13’线齿票的齿度除了目录标注的P12.5P11P11.5之外还有新发现的P11.75P12P12.5×12.75P12.5×13等总计7种齿度”的说法。

据本人统计,到目前为止集邮媒体公开报道的普138分线齿“组外品”票已有P11P11.5P12.5P11.75P12P12×11P12×11.5P12.5×12.75P12.5×13等总计9种齿度。

.P11.75P12P12×11P12×11.5者实际就是P11.5的普十三8分票

138分线齿票存在9种齿度的情况颇值得推敲。很长时间了,笔者一直怀疑.P11.75P12P12×11P12×11.5者可能就是2003年以前各种版本的目录上标定齿度为P11.58分票;而P12.5×12.75P12.5×13则是标定齿度为P12.58分票。(为叙述方便,下面本文在提及精度为0.5度的齿度时一律称“标定齿度”)。

附表

原认定人

及齿度

被核定票图资料来源

样本情况

图号及样本位置与枚数

精度为0.5

时的标定齿度

拥有者

唐无忌:P113/4

《集邮研究》843期《几枚特殊齿度的普通邮票》图1

P11.5

钟世昌

1)右2

白而强:P12

《集邮研究》843期《新中国普通邮票的印刷(一)》图17

P11.5

钟世昌

2)右2

吴伟仲:P12

《集邮研究》903期《关于普13的齿度》图7

P11.5

钟世昌

3)右2

吴伟仲:P12×11

《集邮研究》903期《关于普13的齿度》图6

P11.5

钟世昌

4)右2

5)上2

葛彦京:P12

《上海集邮》05.7期《普13 8分的多齿度及其成因》

P11.5

钟世昌

6)右2

张明贤:P12

《上海集邮》04.11期《新发现的“普1312°线式齿实寄封》

P11.5

钟世昌

7)左2

顾保国:P12

《普邮研究》05.3期《也谈普13 8P12线式齿邮票》

P11.5

钟世昌

8)左2

李秋实:P12×11.5

CPN05.21期《普13北京建筑图(第一版)普通邮票》

P11.5

钟世昌

9)右2

10)上2

李秋实:P11.75

CPN05.21期《普13北京建筑图(第一版)普通邮票》

P11.5

钟世昌

11)右2

钟世昌:P12

钟世昌先生从某处拍得的邮品

P11.5

钟世昌

12)右1

黄祖福:P12

《邮海史林》06.3期《再谈普十三4分和8分的齿孔》

P11.5

钟世昌

13)右1

秦伟琪:P12×11.5

《邮海史林》06.3期《再谈普十三4分和8分的齿孔》

P11.5

钟世昌

14)左2

以前,笔者只是依据那些所谓P12的线齿8分票的票幅和齿孔数目判断它们就是P11.5,其说服力欠佳。最近,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电脑图片比对法。遂将附表列出的所谓P12P11.75(或者113/4°)……等线齿“组外品”票的可用素材在电脑上重新作了细致地分析和比对,得出了既直观又可靠的结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大家。

笔者以自藏实寄封上标定齿度分别为P11P11.5P12.5的普13线齿8分旧票以及重庆集邮家钟世昌先生借给我的标定齿度为P11.5的普13线齿8分新方连为样本,与疑似P11.5P12.5的邮票在电脑上进行详细比对,然后根据同比缩放条件下齿孔的重合情况作出判断。结果绝大多数疑似P11.58分票齿孔的疏密程度与样本票完全一样。本文所附的14幅图展示了附表中12枚被分别认定是P113/4(或P11.75)、P12P12×11P12×11.5的线齿8分票与样本进行比对的具体情况。除唐无忌先生的P113/4票的齿孔比样本稀疏(笔者断定是唐先生错用了标定齿度为P11的票图)外,其余11枚票与标定齿度为P11.5的样本票〔见附图(15)和(16

的读数〕完全一样,它们在量齿尺上的齿度读数也应是11.7度左右,均不足113/4度。据此可以肯定上述11枚票的齿度并非像拥有者们各自认定的那样,而都是P11.5

图(17)是唐无忌先生认定P123/48分票与笔者所藏标定齿度为P12.58分票的比对图,说明两者也是同一齿度的票。

笔者所用方法的可靠性如何呢,看两个例子就知道了。图(18)是P111/2×11梳式齿与P11.5线式齿8分票的比对图;图(19)则是普22粗细齿4分票的比对图。图(18)中两票

的实际齿度约相差0.25度,在电脑上将两票的对应边长度调到一样长时,其齿孔绝对不能吻合;图(19)两票的齿孔倒是吻合了,可对应边长度则不再相等,差了很多。这两个例子说明:齿度不同的邮票在电脑上进行同比缩放后是没办法让它们的对应边齿孔吻合起来的。

.13线齿“组外品”出现多齿度现象的原因

附表 不同精度时具体齿度的对应范围

精度为1/4°时

刻度的对应齿度范围

精度为0.5°时

刻度的对应齿度范围

齿度范围

刻度

齿度范围

刻度

10.87511.124

11

10.7511.24

11

11.12511.374

111/4

 

 

11.37511.624

111/2

11.2511.74

11.5

11.62511.874

113/4

 

 

11.87512.124

12

11.7512.24

12

P11.75P113/4P12.5×12.75等齿度值的书写形式和附图(14)看,这些齿度应该是用精度为1/4度的量齿尺测出的。尽管国内许多省市的集邮公司都出品过精度为0.5度的铝质模拟式量齿尺,《集邮》杂志社还向订户赠送过精度为0.5度的纸质模拟式量齿尺。可人们往往认为它们不如国外进口的1/4度量齿尺精确而不屑使用。然而,一般精度为1/4°的量齿尺上仅有11111/4°、111/2°、113/4°、和12°等正好是1/4°整倍数的模拟齿孔。用这种量齿尺测量那些以1/4°为最小单位的国家和地区的邮票齿度是适宜的,可如果用它测量齿度分别约是11.7度和12.6×12.7的普十三线齿8分票时就不合适了。因为,只要邮票齿孔不是百分之百地与模拟齿孔重合,你就无法判定被测邮票的标定齿度到底是多少。

最小单位为0.5度时,一定齿度范围内的不同邮票都要标定为某一确定的齿度。同理,最小单位为0.25度时,一定齿度范围内的不同邮票也都要标定为某一确定的齿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述两个齿度范围有时会出现交叉。即0.25度时某一定齿度范围内的邮票在0.5度时却要标定为两个不同齿度。附表列出了精度分别为0.251/4)°0.5°时,量齿尺上某一刻度所涵盖的实际齿度范围。以0.251/4)°量齿尺上113/4°的刻度为例,理论上说,实际齿度在11.62511.874之间的齿孔,如11.711.8度的齿孔就都可以跟该刻度的模拟齿较好地重合,且重合程度根本就看不出什么差别。如果被测邮票恰好是齿度最小单位为0.251/4)°的香港邮票,那么测量结果无疑就是113/4°了。但是,如果被测邮票是中国邮票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中国邮票齿度的最小单位是0.5°,所有齿度的数值都是0.5°的整倍数。因此,凡能与该量齿尺上的113/4°模拟齿较好地重合的中国邮票,必定存在两种情况,其齿度要么需标定为11.5°,要么就标定为12°。可究竟要标定为11.5°抑或是12°谁能确定呢?既然无法确定精度为0.5°时的具体齿度,直接标定为113/4°又不行,这样的测量还有意义吗?

据此笔者认为:不论量齿尺的精度有多高,它上面的刻度并不是一个确定的齿度,而是一个齿度范围。精确度不同,尺的刻度所涵盖的范围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精度为1/4°的量齿尺不能准确核定精度为0.5°的普十三线齿票的齿度。”图(20)这款“LINNS MULTI-GAUGE”射线式量齿尺上既有精度为0.1°的刻度,也有精度为1/4°的刻度。两种刻度的对应关系,能充分说明上述看法的正确性。

用精度为1/4°的量齿尺测量跟本文标定齿度为P11.5的样本票一样的普十三8分票时,因为邮票齿孔与113/4°的模拟齿孔重合得最好,所以必然认定其齿度是113/4°。不清楚中国邮票齿度数值中根本就没有,也不允许有113/4°这个数值存在的人。当然就认定其齿度为113/4°或者是11.75°了;知道中国邮票齿度必需是其最小单位0.5°整倍数的人,则要将该票标定为P12了。就此看来,有人将标定齿度为P11.5的线齿8分票认定成P113/4P12是“事出有因”,有所“根据”的了。

工具选用不当或直接将113/4°标定为12°造成的不当认定,是知识层面的问题;认为存在P12×11P12×11.5的“组外品”可能是读取量齿尺结果时产生了误差,有技术层面的原因;窃以为还有一个更深层面的原因,那就是人们希望发现和拥有珍罕邮票的强烈欲望。保不齐有的“组外品”就是这种强烈欲望催生出来的。

.吁请藏家重新认定“组外品”的齿度

假如您过去在媒体上披露过自己拥有P113/4(或P11.75P12P12×11P12×11.5的普13线式齿“组外品”,您认定的齿度也确实是根据精度为1/4°的量齿尺得出的,那么您有责任重新认定一下自藏“组外品”的齿度,为澄清事实尽一份力。如果您有或能找到如附图(20)那种射线式量齿尺当然好,实在找不到精度较高的量齿尺就直接用实际齿度约是11.74度的96-20《敦煌壁画》M之横边与“组外品”比对也行(用邮票或有齿孔的邮票边纸替代量齿尺报刊早有介绍)。如果您重新认定后的标定齿度依旧,并不是笔者说的P11.5,建议将测量情况制成如本文附图(15)(16)那样的图片以驳斥拙文的结论。

.本文的结论

笔者经过探讨、解析认为:说普13存在P113/4(或P11.75P12P12×11P12×11.5线齿“组外品”的认定都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它们实际上就是标定齿度为P11.5的线齿票,而P123/4者就是标定齿度为P12.5的线齿票。除此之外,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未闻还有其它“组外品”存世的资讯。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普13线式齿8分票到底有几种的问题应该下结论了,这个结论就是:“普13线式齿8分票的‘组外品’共有P11P11.5P12.5三种”。

(载第13期《集邮》增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