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活动区常规,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而幼儿年龄小,好动,且各方面能力都极为有限,如没有切实可行的活动常规来约束,任幼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活动肯定是没有成效的,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在幼儿喜欢的区域中会有许多幼儿同时涌进这个区,使得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于是我们制定了人数的限制的常规,这是保证区域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另外针对幼儿对区域活动有挑食现象,我们定出了相应的规则。
2.让孩子参与常规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区域活动中的常规都是一些幼儿熟悉的事情,幼儿自己会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所以说,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3.将活动的常规要求落到实处
制定了相应的区域活动常规,如不进行贯彻落实,使它成为幼儿的自觉行动,那么常规的建立也是纸上谈兵,一句空话。我们的做法是:利用来园、离园、谈话活动等时间让幼儿对区域活动中的常规进行讨论,使他们理解区域活动常规的意义,督促幼儿自觉执行。活动结束讲评时,不单单讲幼儿的操作技能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把幼儿执行常规的情况也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评讲。表扬遵守规则好的幼儿,把他们树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请他们作老师的小助手,和我们一起管理好区域活动;同时还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参与我们的管理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4.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常规的关键。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断实践的机会,以达到自觉遵守活动常规的目的。
5.活动实践中完善区域常规
各种活动的常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补充加以完善。在活动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补充新的规则内容,使区域常规日益合理完善。
6.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良好的区域常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复,因为幼儿毕竟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像我们成人一样不为自己的某些需求而理智地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出现不守规则,马虎了事现象。就以区域活动结束整理操作材料为例,有的幼儿为了能先到集中地,而不整理材料,把材料随手一丢就走;有的幼儿做表面文章,活动材料乱七八糟朝盘子里一放,则是把上面的略事整理一下,初看材料整理得挺好,实际事情没做到位。因此,我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发现这样做的危害,使幼儿真正理解区域常规对搞好区域活动的意义,并且是持之以恒,一抓到底,这样良好的区域常规就水到渠成了.
7.榜样的示范作用。
孩子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区域活动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作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抓住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