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班娃娃家
(2011-01-12 15:26:28)
标签:
方蓉2011.1 |
分类: 读书摘记 |
作者: 周艳艳
活动背景: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孩子们在娃娃家的游戏情况,我发现玩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少。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时总是重复类似的活动内容比如:烧饭,吃饭,喂娃娃吃饭和给娃娃过生日等。作为老师的我,我敏感的意识到这样的游戏活动状况处于停滞状态,我觉的我应该介入了。后来我决定在游戏分享的时候,与幼儿开展关于娃娃家孩能作什么事情的讨论!
活动实录:
老师:“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总是烧饭,吃饭,真没劲,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还做点什么事情呀?”
幼儿们听了纷纷举手,样子十分激动,很想说给大家听。
幼儿一:“在家里看电视”
幼儿二:“妈妈在家会洗衣服。”
幼儿三:“给宝宝洗澡。”
老师:“看电视?娃娃家没有电视机怎么办啊?”
幼儿:“咱们自己做一个吧。”
老师:“那么明天请小朋友玩的时候,动动脑经,做一个电视机。好不好。”
分析与思考:
通过讨论,孩子似乎对娃娃家又有了新的游戏欲望,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的“娃娃家”多了用废旧材料自制的电视机,洗衣机,消毒柜等,这次指引让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当它不再前进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像是一缕海风轻轻的吹动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们只有默默在内心祝福每个孩子走好人生!
刚刚创设我们班的“娃娃家”时,由于孩子缺少对对相关生活的体验,无论怎样引导总是无法很好地开展这个活动,那时总觉得孩子小,还不会与他人交往与合作,怎么能管好这个“家”呢?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对娃娃家感兴趣了,于是我就从这个“家”的一部分入手,让幼儿逐步了解娃娃家的内容。
小班(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一)动作发展快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颈部非常快。
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四)爱模仿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三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五)常把假想当真实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