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他的毒药?
(2010-04-06 17:04:16)
标签:
杂谈 |
周末的时候在世贸佘山,遇到了胡润百富公司的一位女士。彼此相互吹嘘了一番。女士说: 哦,你做市政工程,那不就是跟严介和一样。当时我断然否定:不,不和他一样。他现在不能做奔驰出租了,我还行。听者哈哈大笑,我心里倒有一丝黯然。我是一直佩服严介和先生的口才和思辩能力。只是可惜! 两年以前,在介和兄的江苏红俱乐部,午餐,喝着太平洋旗下的红酒,江苏红。酒是相当不错,太平洋的人也蛮好,大家也都成了朋友。当时印象,是喜欢“严主席”想出的红酒的广告语:共饮长江水,同品江苏红。。。后来时光荏苒,严主席相识胡润,旋尔名动天下,并放语江湖:可以,百问不倒,百辩莫败。当时想介和兄一定碰到了什么问题,否则不会这样利用媒体,那种架势,给你的感觉是只要今天,不要明天,颇有些欢场里的风流客意思。一年以后,似乎谜底揭开了,严主席当年的行为,是企业的运营在2004年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劫,原本是想放手一博,博取更多社会的认同与支持,只不过是天未遂心愿。2000年的时候,德隆唐万新助理谏言:唐主席,你考虑的这些事情是国家总理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企业生存和盈利的问题。唐主席嗤之以屁。后来风烟日起,甚嚣尘上,再后来繁华落尽一枕黄梁。助理落寞言道:其实开始编那个故事,是想讲给别人听,只不过听者未信,讲者倒是沉迷了。 一直以来,以为在中国做一个大企业,是大不易。原因千千万,关键有一条:聚合一个有职业操守,有职业能力的团队,需要有社会基础,可是现在中国还不具备。那如何办?我想只能是要有耐心了,慢些来。商业机会永远有,永远不同。莫把自己和企业送上生死桥。想想,郑俊怀,储时健,杨斌,周正毅,戴国芳,想想为什么浙江的企业家出事的少?2004年秋金陵有谪仙人,酿药酒一杯,斟天下客。2006年秋,酒不醉客人自醉。。。 有人说:胡润害了严介和,我看,不然! 附: 10月17日,南京中级法院向严介和发出“限制高消费令”:严介和不得以自有财产为其他法人担保,不得以考察、投资、旅游等名义出国、离境,不得租赁或装修高档豪华的写字楼、宾馆或公寓办公;不得开办新公司,或在其他公司担任法人;不得在消费场所高消费,居住豪华住宅和乘坐高档车辆等。 《不如像严介和一样吃碗米线》快一年后的今天,我才相信严介和老师吃那碗米线时是真饿了,是真的像我一样饿了后的狼吞虎咽。他当时吃米线时的姿态相当朴实,那碗米线下肚后他的内心应该是无比踏实。那天他没有作秀。 那是2006年1月9日10时5分的昆明,在春城路与吴井路十字路口证券大厦二楼,生活新报社一个普通角落,一缕很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锅米线上。当严 老师端起碗时,整个画面突然因为他脸上陡然泛起的光泽而诗意盎然……这场景令我费解数天,后来才想到,他脸上的光泽其实是米线下肚后脸上渗出的汗渍、油渍混合物——所有的诗意场景都不能掩盖事实。 你会相信一个中国第二富豪的银行账户上只有45块钱吗?最新的财经报道是这样描述的:南京中院先后查询了太平洋建设集团在南京多家银行的5个账户,余额最多的账户上有1009元,最少的账户上有45元。 其实很多事情在富豪们身上触类旁通。 严介和到昆明时带三个女秘书(我不得不承认,都颇有姿色)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他的作派其实属于富豪里的高级无赖型,他四处演讲、上电视、上报纸,成为媒体追逐明星的第一冲动,我相信是为了营造符合中国二富的诚信形象和财富光环,而“制造”中国二富的大款背后的终极所指,无非是为了能够在拖欠了3000多万元的工程款(其实也不多)的深渊里解套的缓兵之计而已。他设计的完美的虚拟财富人生路线图,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延缓而最终实现。 老严,一个有知识、有修养、有胆识、有饭量的一代市场经济四有型老赖,就此陨落。我相当悲愤。 其实,今天想扯的是一个大款们对待个人财富态度的幕后心态和操作手法问题。与严介和不同,很多大款号称他们根本不关心个人财富。 第一种类型的范例是李嘉诚。以李氏财富的透明程度和江湖地位,我相信他说过的一句话:28岁以后,不再关心个人有多少钱和穿什么、吃什么了,三分之一的财富要捐给社会。这个可以称为“诚信型财富观”。 第二种类型的范例是刘永行。这位曾经的首富刘永好的哥哥自从和弟弟分家后变得很是高调,他老婆曾经对媒体说:“我们家永行脚上的鞋子才100多块(暗指螺蛳湾货)。”但这话前言不搭后语,相当可疑。你们家永行穿成这样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是想告诉要债的真没钱,那倒可以理解,如果纯粹是告诉大家有钱人也会穿“Made in螺蛳湾”鞋的话,那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这种农民式的显富心理和乡镇企业家式的遮富心态交织在一起,就是典型的“Made in螺蛳湾型财富观”。 倒是有两个人的低调财富观还透着股企业家的继续发家致富的良好愿景,甚至和企业本身的文化特质水乳交融。一个是沃尔玛的创始人老沃尔玛,老沃俭朴到吝啬是出了名的,给家里买瓶酱油都要跑三个地方比比价钱,这其实和沃尔玛本身的平价卖场、平民消费不谋而合,有这样的老板,他的货能不便宜?与其说是老沃节俭,不如说是他精明,企业公关和企业文化武装到了牙齿缝。 另一个是吉利的掌门人李书福,这位立志打造中国廉价汽车的企业家,号称浑身上下不超过200元。这我相信,从他还没有撕
最后再说严介和。10月17日,南京中院对严再发“限制高消费令”,全文翻译过来就是:严老师以后只能骑
心理上平衡了。米线就是米线,没有诗意,也不存在财经意义。不如和严老师一样踏踏实实吃碗小锅米线,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