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的选美标准&FACEBOOK的曲线
(2010-04-06 09:35:31)
标签:
杂谈 |
CHUAN是做投资的,投了好多大买卖,算是高人那种。他对腾讯高管的选美标准感触颇深,据言那次在深圳和腾讯的一位VP去唱歌,KTV包房里,小姐列成一排,哥们们挑肥拣瘦,各自西施,好不热闹,轮到VP,高声喝问:用QQ的举手,“唰”,半数响应,VP又补了一句:用QQ的留下,其他的出去...
我后来想:如果sumway带客户去唱歌,也喊了一句“用即时客的留下”,“哗”姑娘们都出去了:)呵呵,小费钱省了。
周末在alexa.com上查了一个facebook的全球用户访问量曲线,顺带搂了一眼QQ,开心网,阿里巴巴的。着实吃了一惊,曲线本无物,何处惹尘埃:QQ的曲线起伏承转,开心网的曲线犹如坐过山车,甚至阿里巴巴的曲线在全球陷入经济风暴后的稳步下降,这些都可以理解,不足为奇,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正常态而已,唯独FACEBOOK的曲线,一路上扬,仿佛向上的天梯,并无止境。
何以哉?
FACEBOOK的页面设计干净漂亮,有大家风范
FACEBOOK的API对所有用户开放,集撷全球智慧,花样层出不穷
FACEBOOK擅长吸金大法,攥得几亿美金在手,更有微软的后援和李嘉诚的捧场
......
“制胜的理由”?!听上去似乎有道理,但细细琢磨却又像。
美国媒体是这样描述Mark
Zuckerberg的:这个年轻的美国小伙子被人称为“盖茨第二”。的确,他的人生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人都在19
岁开始创业,同样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同样年纪轻轻就赢得世人的尊敬。
我想老美没那么傻,认为哈佛辍学就一定是人中俊杰,否则哈佛甭发毕业证了。上段文字中一个“相似之处”两个“同样”的表述直白的表露出美国作为一个民族,对于成功的信仰,对于做大做强的迷恋,所以他们乐于出手,敢于喝彩,这与中华民族“见神灭神,遇佛杀佛”的大无畏精神成天壤之别。我还记得远在1998年US
TODAY就用首版夸张的报道了Google的创业故事,那时候谷歌尚不是神话,不算个啥。
FACEBOOK的神奇曲线如果让创业者自己解释,他做如是说:(几乎每个主要的互联网公司都曾试图收购Facebook,但扎克伯格一直不为所动。这个年轻人到底在等待什么?有人认为他在等待更诱人的报价,有人则认为这只是他的计划与众不同)“我只是想建立一个长期的东西。其他事情都不是我关心的。”
真的吗?聊胜于无。
雨豪兄:
大作拜读, 兄喜怒笑骂形侃神侃皆成文章, 且行文酣畅, 读来尽兴!
外界评论尽可以从事业发展周期, 用户人员构成等因素来分析, 但创业者或管理层的影响绝对霸道。。。
祝愿在不久的未来, 姑娘们不仅通通举手, 还能够整齐划一地回答: 及时一点, 即时一点, 偶们都是即时客!:)
GAOXIN
前一篇:答友人书@06年
后一篇:有文字记载的皮皮鲁第一首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