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南钟声 厦大情怀(转)
标签:
情感 |
分类: 它山之石 |
作者:厦大人文学院
“母校的钟声悠悠不断,隔着一排相思树,淡定的雨雾,从四十年代的尽头传来,恍惚在唤我,逃学的旧生,骑着当日年少的跑车,去白墙红瓦的囊萤楼上课。”曾求学于厦门大学外语系的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浪子回头》里这样回忆他脑海中的厦大钟声。如今厦大钟声已成为全国高校里的独特风景,一代代厦大学子,一年年厦大钟声,变的是一届届学生的面孔,不变的是一声声悠扬的钟声。
http://s10/bmiddle/001SByzrzy6M9XHMDod89&690厦大情怀(转)" TITLE="建南钟声
自强不息
从早上6时30分的起床钟声,到傍晚6时10分的下课钟声,厦大的钟声每天如约而至,即使是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也不间断。由于敲钟师傅的极度敬业,人手敲出的钟声与电台的报时一样准确,人工钟声也就成为厦大的一大特色。
最早的那口大钟是校主陈嘉庚在1919年的冬天在他的老家集美打造而成的。如今正在使用的钟,是厦大八十周年校庆时所铸造的,高挂在建南大礼堂天台。天台并不大,长宽都只有七八步,红砖铺地,四周围着矮矮的石栏杆。钟挂在一个用铁杆支起来的棚下面,是一口厚重的黑色铁钟,面上雕有“厦门大学”字样以及它被铸成的日期“2001年4月6日”,当中悬着一个敲钟的大铁球,因为长期的撞击铁球四周十分光滑,经年的沧桑从锈迹里渗透出来,泛着金属沉沉的光泽。
现在负责敲钟工作的是来自漳州的黄坤贤和胡桂鑫夫妻俩,与前一任敲钟人老戴(戴阿振)是老朋友。老戴敲钟时还自创了敲法,让钟声有区分。预备钟就是一长两短,‘咚,咚咚’;但是上课是两短,‘咚咚,咚咚’;下课是一长‘咚,咚’。据说老戴以前除了敲钟,还有两件事是每天必做的,一是看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以便让自己的手表精确到秒;第二就是看表,这是他的“职业病”。
2009年,戴师傅身体欠佳辞去工作后,由黄师傅与妻子共同接手,夫妻两人轮流敲钟。丈夫黄师傅因敲钟时常不戴耳塞,导致轻微耳背,因此敲钟工作现多由妻子来负责。每天清晨五点半,当整个厦大还在沉睡时,他们就已经起床了,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在钟声响起前的几分钟,胡师傅都会准时爬上天台,戴上耳塞,抓住钟绳,然后盯着早已校准时间的闹钟。当秒针与数字12重合时,她便迅速而有力的拉起钟绳,“咚、咚咚……”厚重深沉而又充满节奏的钟声顿时响彻校园。这样的工作,5年多来,无论寒暑,他们夫妻两每天都要进行十九次。
为了让钟声精确到秒,胡师傅每天都要对时三次。胡师傅在这么多年的敲钟中也出现过意外,有一次把上课钟敲成了预备铃。有个老教师就听出来了,打电话过来问:“你早上的钟怎么敲错了啊?”所以平日里她敲钟都很谨慎,大多数学生可能听不出节奏,但还是有人在用心地听钟声安排自己的作息。
情牵母校
自厦大钟声诞生起,就成为厦大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份传统延续至今,就算在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也未曾断绝。
抗战时期厦大迁往长汀,钟声也成了一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据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老师回顾,他从1941年开始在长汀求学,当时长汀是抗日战线的小后方,1937年到1945年作为厦门大学的临时校址。校址所在的长汀县城区位于虎背山南麓边,厦门大学的校钟就挂在虎背山脊高五六十米的北极阁上。每当厦大的洪亮的钟声响起,不仅传遍了厦大校区内,整个长汀县城都可以听到。在抗战的八年时光里,不仅厦大人按照钟声作息,长汀县城居民也都习惯于根据钟声生活。潘老先生说: “钟声浮现于艰难而美好的大学生活的回忆中。我当年所写的一首朗诵诗就有这样的句子:虎背上的松涛,北极阁的钟声。”
90多年来,厦大的钟声曾在不同的地方响起过,校钟也被多次换过,但无论空间如何流转,岁月怎样变迁,钟声依旧。
在谈到是否要将钟声换成电铃时,长期从事校史研究的郑宏老师就表示:“厦大此前讨论过这个问题,有的人觉得钟声传得不够远,建议换成电子铃声,但是许多老校友都表示反对。因为母校就像是我们的故乡,如果我们回到这里,发现熟悉的东西都没有了,那么对母校的依恋和归属感就会受到影响。”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石慧霞老师同样认为钟声有着电铃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涵:“在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长汀,周而复始的有规律的钟声代表了全校师生弦歌不辍、坚信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天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钟声象征着我们对厦大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的坚守和为把厦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执着与努力。”
通过钟声,让学生时代的记忆停留在我们的心中。2008年元旦时,1600多位厦门大学77/78级校友齐聚建南礼堂,纪念国家恢复高考30年,共同分享自己特殊的学习经历和人生经历。大会特意设置敲钟环节,曾经日夜陪伴他们学习、生活的钟声将他们重新带回到了当年的校园,带回到那个不平静的年代。
这口钟就如一位传奇故事里的老者隐居于巍峨宏伟的建南大礼堂楼顶,与厦大日夜相伴,携手走过风雨岁月数十载。
2014-4-29
作者:谢媛、郑静秋、谭兆厚、
曾雅婧、覃怡、钱庄、左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