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亨的掇只壶
| 分类: 随笔杂文 |
他做的这把壶,影响了后世一百余年...
《宜兴县志》曾这样描述一把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这就是制壶巨匠邵大亨的掇只壶。
掇只壶,又被称为掇子,造型简洁大方,整器莹润饱满、浑朴典雅,以简练的线条来体现其内蕴,昂扬挺拔,气韵夺人。
有人称赞其为光素器的巅峰之作,被后世紫砂陶人奉为圭臬,可谓是紫砂光器的形象代言人。
2012年春季拍卖会,邵大亨掇只壶以1725万元的高价成交。
此把掇只壶的形制为壶底凸出挺立,且壶底起线。
此种形制的大亨掇只传器极少,另一件为四海壶具博物馆藏品,为镇馆之宝。
两壶在形制上相同,区别除细节外,主要在壶的大小上,拍卖会上大亨掇只尺寸为高13.3cm、宽16.5cm;四海壶具博物馆的大亨掇只,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容量约2500cc,可谓“千金壶王”。
邵大亨,是清代中期的制壶名家,所制茗壶以朴素和有风骨见长。顾景舟大师赞誉邵大亨,选泥精练,造型审美奥邃,创作形式完美,技艺的高超。
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遗憾的是邵大亨壮年辞世,留存后世的作品寥寥无几。
邵大亨生平记载很少,其好友高熙的《茗壶说赠邵大亨君》算最详实,此文被发现在《邵氏宗谱》中,字字珠玑。顾景舟沐手抄一遍,引为壶艺科律。
其掇壶,颈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
——高熙《茗壶说》对大亨掇壶赞誉
《宜兴县志》曾这样描述一把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这就是制壶巨匠邵大亨的掇只壶。
掇只壶,又被称为掇子,造型简洁大方,整器莹润饱满、浑朴典雅,以简练的线条来体现其内蕴,昂扬挺拔,气韵夺人。
有人称赞其为光素器的巅峰之作,被后世紫砂陶人奉为圭臬,可谓是紫砂光器的形象代言人。
2012年春季拍卖会,邵大亨掇只壶以1725万元的高价成交。
此把掇只壶的形制为壶底凸出挺立,且壶底起线。
此种形制的大亨掇只传器极少,另一件为四海壶具博物馆藏品,为镇馆之宝。
两壶在形制上相同,区别除细节外,主要在壶的大小上,拍卖会上大亨掇只尺寸为高13.3cm、宽16.5cm;四海壶具博物馆的大亨掇只,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容量约2500cc,可谓“千金壶王”。
邵大亨,是清代中期的制壶名家,所制茗壶以朴素和有风骨见长。顾景舟大师赞誉邵大亨,选泥精练,造型审美奥邃,创作形式完美,技艺的高超。
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遗憾的是邵大亨壮年辞世,留存后世的作品寥寥无几。
邵大亨生平记载很少,其好友高熙的《茗壶说
其掇壶,颈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
——高熙《茗壶说
前一篇:民国制壶名匠——陈光明
后一篇:资金出击——通达信股票软件指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