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常见几种武术技击项目简介

标签:
杂谈 |
(一)自由搏击
套和护裆,不穿全身护具,可拳脚并用,可攻击除后脑、下阴等部位的全身各部位。它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固定规则,而是由参赛各方临时协商规则。
(二)空手道
空手道是一种不使用器械,手足并用的格斗技术,是世界著名的徒手格斗术之一,盛行于日本。空手道技术分两大部分,即“型”与“组手”。所谓“型”,是个单练动作的连贯演习。其中有功击、防守的各种技法,
通过手、腿和身体的运动,结合呼吸和发劲使力,组成了刚烈风格的套路。“型”的种类比较多,各个流派都有自己规定的“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有各色各样的套路。所谓“组手”,是两人进行功防格斗的形式。组手是空手道的实践形式,由初级假设到高级无限定的功防组手,大致上分为一本组手、二本组手、三
本组手、自由组手、竞赛组手等类别。空手道竞赛还分“型”的表演和“组手”的对抗两种形式。“型”的表
演竞赛是选手在场上演练一套“型”,然后由场下若干各评判员评分。“组手”竞赛采用“点到为止”的原则,格斗竞赛在预防伤害事故方面很有意义,然而对培养真正格斗能力是有妨碍作用的。
(三)桑搏
http://sports.tom.com/uimg/2010/7/9/dongsheng/1278629432701_30307.jpg
(四)拳击
拳击是一项对抗性强、搏斗激烈的重竞技运动,它同我国武术的散手一样,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
拳击比赛是在专门设置的拳台上进行的。参加业余拳击赛的运动员按体重从48公斤到91公斤以上,分为几个级别进行较量。比赛时,运动员双手要戴皮制的拳套,一个人对一个,在一定规则的制约下,相互伺机对对方腰带上的上体正面、前侧面和头部发际以下面部的两侧部位进行攻击。当一方被击倒,
在裁叛员呼数至10而未能起来时, 即为失败;
当双方均未被击倒,则按有效的击打次数(点数)的多寡来决定胜利。当今世界上存在两种拳击运动,即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奥运会和亚运会的拳击比赛都属于业余拳击)。这两种拳击在比赛规则和方法上有很大差别。业余拳击比赛,运动员身着背心、短裤,戴头盔,双手戴拳套,拳套大而厚(每只手套重228克);职业拳击比赛,运动员则不戴头盔,上体赤裸,手套小而薄(每只手套重为143克或171克)。在比赛时间上,业余拳击比赛每场3回合,每回合3分钟,两个回合中间休息1分钟;职业拳击比赛则为12回合。业余拳击一般有安全保障,当运动员有粗野或违反规则动作时,则给与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而职业拳击比赛则完全不同:是为了高额的酬金,因此经常出现不顾对方安危的野蛮动作,这种比赛不时出现死亡事故。
http://s5/middle/66aada9at9176052bc9d4&690
(五)剑道
剑长115厘米至119厘米,重375克至500克。剑道选手需要着规定的上衣和裤裙(以易吸汗水的绵织品为佳),上衣袖长以盖至肘部为宜,胸前附着有绳勃以利穿脱。裤裙长度须盖至足踝,但不可及地,以免踏上伴倒。男子一般是全套蓝色;女子则穿白色上衣,黑色裤裙。为防备对手击打,剑道选手还需配带腰垂、护胸、头盔和手套等护具。腰垂是三块皮制条壮物,缠于腰、髋部及腹股沟。护胸呈半圆壮,是用皮革把竹片连制而成。头盔主要保护头部,重约6磅,主要部分为钢条面罩,两旁和中央有皮制下摆,保护喉部。手套也是皮制的,以减低被对手击中时的疼痛。剑道比赛是在
9 米至 11
米见方的场地上进行的。三名裁叛员在场内执法,一位主裁判在场外执法。比赛方式是在限制的时间内(通常为3分钟)先得两分者为胜利或在有限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胜。得分方法是比赛者用竹剑击中对手的有效部位,包括面部(正、左、右)、手部(左、右)、腹部(左、右)及喉部。在剑道比赛中,赛手对裁判员的裁决,不得提出异议。
(六)跆拳道
(七)泰拳
泰拳即泰国武术,分为二种形式。一是以舞蹈方式表演的武艺。他们表演的武术有拳法对练及武器对练,包括剑对剑、棍对棍、双刀对双刀、双刀对双棒、长棒对短棒、双刀对盾牌刀等等。另一种纯泰拳表演或竞赛。表演
时彼此可真可假,以表演残忍打法,好似美式摔跤一样。近年来为了迎合爱好刺激的西方人口味,及受赌徒们的影响,并吸收了空手道、柔道、摔跤、西洋拳等手技,日益趋向类似残忍的职业表演赛。
http://www.sd.xinhuanet.com/book/2010-06/30/xinsrc_32306073016527182383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