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十三钗南京佟大为张伟平贝尔 |
分类: 零花碎玉 |
http://s16/middle/66aad1a5gb4362e0b70ff&690
我对张导演的《金陵十三钗》期待许久,当影院的激情片花不停播放时,当大街小巷呈现五彩缤纷的画报时,我便抑制不住自己不停念叨12月16日的首映。
首映我去了,带着万分的期待。但是又失望了,这部影片没有给我太多的惊喜,情节没有新意,甚至升华后的人性思想也不怎么凸显。
侵华战争,十里秦淮,秦淮女人,连同南京的胭脂水粉,熟悉不能再熟悉的旧物破事。
我没有看严歌芩的小说。据说小说写的有些文艺和女性,金陵的那些秦淮女似乎也多了些辛酸的故事。但被老谋子拍成电影后,那些乱七八糟的关系全部剔除掉了,只剩下一个简单的故事:13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其实十四个,死了两个,最后顶替的12个)代替教堂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当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放置到1937年南京沦陷,日军屠城,血流成河这样的背景开始时,本身就是将那段历史的伤痛又一次血淋淋地撕裂开来,呈现在人们面前,国耻家恨,谁能轻易放弃对这段历史的悲愤?
所以,我更喜欢以佟大为饰演的李教导员,这是那个已逝去的年代里的一类人,为祖国,为自己的家园,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奋战到最后一刻,剩下最后一滴血也要拼尽的一部分战士。
有李教导员这样的战士,便有书娟父亲这样的汉奸。记得从前看了一本书,书中说八年抗战,中国战士不是和日兵在对战,而是和千千万万的汉奸的对战,有这部分人的存在当年的战争才会拉那么长的时间,暂且不论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是毋庸置疑,汉奸这群人加深了中国的灾难。
以玉墨为首的十二名金陵女子,为了12名教堂学生,做了一件有情有义的事情,用她自己的话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历来对他们的鄙视,今天就要做一件有情有义的事情,去赴一场不知生死的宴会。可是,之前日军对教堂搜寻的时候,为了不被发现地窖中这些风尘女子,是书娟这样一个十二三的孩子引开了日本的注意力,她们才避免惨遭毒手。谁有情有义?是那些十二岁的孩子。婊子无情,婊子有情,皆因外在环境的条件而已。有情无情又岂是自己评价可以定论?
更让我感动的,是哪个十二三的男孩子乔治以男儿之身顶替赴约的行为,孩子说的好,我是唯一的男性,我有责任保护她们。这是一种精神,舍生取义。孩子,孩子啊,这样的孩子便是民族的希望和将来。
不论如何,十二名风尘女子的行为总强于那些跪着生的男人。写至此处,看到张鸣微博上一句话:外敌入侵,献出女人救国,有赛金花。外敌入侵,站起女人抗日,有十三钗。都是男人的意淫。
有时候躲在暗处,得意的那个人叫:软弱男人。
张伟平之前说:“《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全球化的电影。技术部分是美国人,特效部分是英国人,视觉部分是日本人,服装是中国香港人,演员是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还有英国有名的爆破特效团队拍战争戏。没有更吸引人情节和内容,就是整个联合国出来又能怎样?也不过是拼凑出的辉煌,一切繁荣的背后是虚假和泡沫。观众会自己品味的,会自己观看的。难道观众不懂专业,不懂深奥,还不懂感觉和清浅,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哪管是日本还是美国?所以不必用异邦来唬人。
虽然故事没有新意,但是倪妮饰演的玉墨的风情万种又带了几分优雅,确实让自己喜欢了一番,十四个风尘女子的漂亮的旗袍在这个冬季又会让自己念念不忘。带着念想过冬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看来民族的最后还是自己的。
http://image4.360doc.com/DownloadImg/2009/3/31/92346_2973805_87.jpg
为了岁月留痕,写点观影的感觉,以怀念少年时老师布置的《观****有感》,尽管那个时候写这样的作文是让自己最痛苦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