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衔夏
李衔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457
  • 关注人气:32,6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秘的角落》中的岭南影视美学构建

(2020-08-03 17:58:40)
标签:

李衔夏

南方日报

隐秘的角落

坏小孩

影视评论

分类: 书评文论
《隐秘的角落》中的岭南影视美学构建
李衔夏

    由辛爽执导、改编自紫金陈小说《坏小孩》的网剧《隐秘的角落》,一经播出就以其精良巧妙的制作、扣人心弦的情节、深刻的社会话题、冰山一角的叙事等特色成为刷屏热点,“一起去爬山吧” “你看我还有机会吗”更是成为全民互相打趣的问候语。
    近年来,《让子弹飞》《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破冰行动》等口碑佳作都不约而同地把场景设置在了广东的城市,《隐秘的角落》也成为其中之一。导演辛爽很想拍一个关于南方海边的故事,于是便把《隐秘的角落》的主要拍摄地点选在了广东湛江。剧中的赤坎老街、海边滩涂、码头轮渡、深夜排档等等,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种斑驳又鲜活的市井风情。
    广东影视有过辉煌的历史,《情满珠江》《雅马哈鱼档》《公关小姐》《外来妹》等都曾经风靡全国,这些作品中那些充满烟火气息、带着时代脉搏、具有浓郁“粤味”的影视场景也曾一度引领风骚。而《隐秘的角落》的成功,或许可以对当下重构岭南影视美学带来一些启发。
    影视作品是视听的艺术,选景并用镜头来表现非常重要。如何面向全国观众,拍出一部既能展现地道岭南风情,又不局限于本土欣赏品味的影视作品?《隐秘的角落》的做法是精心“选景”而不刻意“卖景”,让剧中满含戏剧冲突和强烈悬念的故事,真正在湛江生根落地。这部作品讲述了朱朝阳等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因为无意间目睹了一次谋杀,从而在滨海老城展开一段危机四伏的冒险。其中,朱朝阳生活的赤坎老街,有一种怀旧的烟火气和深沉的历史感,而剧组所选择的学校课室、少年宫、大排档、杂货铺、新华书店、海边木船等等拍摄点,乍一看都是那么平凡普通,似乎在任何一座城市都有类似的场景,甚至连剧中最出名的谋杀发生地——山顶观景台的亮相,似乎都有点轻描淡写、漫不经心。但在笔者看来,恰恰是这样一种信手拈来的处理方式,使得这些场景在镜头中显得格外真实、质朴,能更自然地把观众带入故事世界和人物内心,让曲折离奇的情节产生一种生活化的可信度。
    记得王家卫拍摄《春光乍泄》时,曾把张国荣和梁朝伟“忽悠”到阿根廷生生折腾了一年,而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室内拍摄的。很多人不解,问导演为什么不直接回香港搭内景拍摄,再到阿根廷拍少量外景呢?既然去了阿根廷,又为什么不多拍些当地的美景为影片增色呢?王家卫的回答是,如果回香港拍,演员很难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角色的流离失所、虚无缥缈、去国怀乡的感觉。影视作品的选景,绝不能喧宾夺主,永远要为讲故事和塑造角色服务,一味追求场景的“新奇”或者“独特”,反而容易流于猎奇和肤浅。《隐秘的角落》在选景上的低调和朴素,可以说与其含蓄内敛、充满隐喻和暗示的讲述方式,是相得益彰的。
    其次,《隐秘的角落》所构建的影视美学,与人物的身份气质也相当吻合。剧中主角之一张东升,并非职业杀手,原本是少年宫的一名代课老师,很有数学才华,却因为是个倒插门的女婿,因而在妻子及其家人面前长期抬不起头来;与他相对应的是学生朱朝阳,成长于父母离异的家庭环境之中,虽然年年考第一,但因性格沉默内向、不善交流,而被同学们视为异类。为了配合这两个人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基调和质感,剧组特意选择了一个远离岭南中心区域的偏远滨海城市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暗合了两个主角疏离而孤独的内心。另一方面,严良和普普栖身的废弃木船,不仅是海滨常见的景象,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隐喻着剧中人在命运起伏之中漂泊不定、无可依靠的处境,不仅与人物性格和剧情走向高度统一,也为这个故事蒙上了一层难以捉摸、无法预知的氛围迷雾。
    《隐秘的角落》对广东地区方言的运用可谓是该剧的一大精彩看点。主角基本使用普通话交流,部分配角和群众演员偶尔使用粤语、潮汕话等方言。粤语对白少而精,譬如由广东本土演员张颂文饰演的朱永平在自己的水产厂冷库发现妻子弟弟的尸首时下意识地喷出一个粤语俚语中常见的惊吓词,这一幕非常传神,很有感染力。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保证全国观众都能无障碍地听懂主要对话,不影响对剧情的理解,同时又能恰到好处地凸显地域特色。不仅如此,剧中张东升、朱朝阳及其母亲、严良、普普等人说的是普通话,显示了他们作为外来人的身份,而朱朝阳的父亲朱永平等角色会讲粤语,这其实也用语言巧妙地带出了各个角色背景的差异,折射出广东作为外来人口大省包容开放的特质。
    此外,剧中出现的地方美食也颇为引人瞩目。例如张东升曾经打算做一道沙姜鸡来挽回妻子的心,从这道菜既可以看出他对妻子的柔情和留恋,仿佛也让人看到了一个外地人随着时间流逝,慢慢融入本地生活,将“他乡”变成“故乡”的过程。而朱永平带儿子朱朝阳去吃甜品那一幕,更是耐人回味。朱朝阳生于一个破碎的离异家庭,在学校又被同学孤立,心中的苦闷与偏爱的甜食恰好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反差。当他发现父亲来看他,包里却藏着录音笔时,这个天资聪慧、头脑缜密的少年面不改色,继续笑着和父亲拉家常,而镜头里的糖水碗中却忽然飘落了一只苍蝇,正如这段扭曲的父子关系,在表面的温情下,隐藏着提防、虚伪、欺瞒和算计。
   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本土化,越是国际化。”其实艺术创作真正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从本土化元素中找到一个具有国际化潜质的切入口,从而把作品从本土推向国际。《隐秘的角落》其实远远不止具有全国视野,可以说它是具有国际视野的,这部作品借犯罪题材挖掘人性,这种创作手法与北欧犯罪小说、日本推理小说异曲同工,剧中关于亲子教育、婚姻关系等话题的探讨,更是世界性的。剧中的建筑、布景、对白、饮食等广东元素并没有刻意“抢风头”,却成功地让全国观众知道并记住了赤坎老街、新华书店、霞山海滩和硇洲岛,作品将普通人的命运纠缠融入一座城市的日常生活,渐渐生发出无声无息、却又扣人心弦的强大美学力量。
    说到《隐秘的角落》的缺憾,其中之一是广东音乐的缺失。笔者以为,如果在多次出现的儿歌《小白船》之外,能适时融入一段地方童谣,两者形成呼应或许更妙。还有前述那些场景,虽然能很好地融入人物和故事,但似乎还缺了类似周星驰电影里的烧鸡翅、公鸡碗和王家卫电影里的高跟鞋、窄廊道那样的“点睛之笔”。这或许与主创团队对广东本土生活的切身经验与记忆还不够深切有关。一部作品有没有注入创作者的生活体验与灵魂,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因此,笔者由衷期待,重构岭南影视美学这一重任,最终能在广东本土艺术工作者手中完成。

本文刊发于《南方日报》2020年7月26日“文艺评论”版“影视评论”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