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邹业本读我的中篇小说《心墓》

(2016-03-30 17:28:43)
标签:

李衔夏

心墓

中篇小说

邹业本

《都市》

分类: 书评文论
                                                                     李衔夏中篇小说《心墓》读后感
                                                                                 ——孤独的臆想症患者
                                                                                               邹业本

    通篇阅读《心墓》,感慨作者的才华横溢,赞叹作者的哲学思辨。整个中篇小说,故事性主干是其次的,枝繁叶茂才是最让人叹服的地方。文中写了甘享泽对天地人间、爱恨情仇的种种哲学思辨,他愿意像康德一样,一辈子只生活在一个地方,半步不离开乡土。主人公说,人的一生精力有限,我愿意收获时间的永恒,只能放弃空间的辽阔。或许这就是一部分人的“心墓”。
    甘享泽的内心是热烈的,也是孤独的。在中国文字里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需永远接受孤独,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很平静的环境下独行。 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 是一种状态 ,是一种圆融的状态 ,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思想一切都源与此处。孤独者, 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他都能自得其乐。汉代徐干《中论·法象》:人性之所简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独。夫幽微者,显之原也;孤独者,见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宋代苏舜钦 《送韩三子华还家》诗:早寄别后篇,微吟慰孤独。明朝李贽 《又与周友山书》:我既无眷属之乐,又无朋友之乐,茕然孤独。甘享泽与墓碑的对话,对死去女主人公爱情幻想,我觉得都来自于内心的孤独。
    小说描述的孤独,不仅仅体现在甘享泽身上,还有墓园欲女卓艳秋也孤独的。只有肉体没有爱情的孤独。真正的孤独不是温饱后的无病呻吟。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没有外延却有内涵,孤独是一种深刻的诠释,是不能替代的美丽。喧嚣里的独行客也是孤独的。也许越是纷繁越成空,越是孤独越丰富。一个人未必孤独,人多时,也许更茫然。月亮仅一个,却有众星捧,走在人海中,不知谁人懂。因此,才有了喧闹中的慨叹,热烈中的冷观。独处时,才有时间思考;静思时,才有机会感悟。能专心,方能深入。耐住寂寞、忍受孤独,也许才有奇迹的诞生。那些超前的理论学说,往往都在长久煎熬后,方被后人体悟和理解。所以,欲女卓艳秋的对话也非常精彩。譬如两个人的对话——卓秋艳只是淡淡地叹了口气:你说得很对,这点我们学艺术的算是深有体会,艺术就来源于人的孤独。甘享泽接着问道:你觉得男人和女人哪个更孤独?卓秋艳凝神片刻,徐徐说道:你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出客观公正的答案,因为每个人不是男人就是女人,哪怕是身体构造上的中性人,其内心情感上也是有倾向的,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大概只有神。他也并不慌张:我只是想听听你的答案。卓秋艳干脆利落地说道:女人!他追问:理由是?卓秋艳抓起他的手就往自己的胸口拉,他本能地弹缩回来。卓秋艳也不再勉强,平静地说:别误会,我只是想让你切身体会一下我接下来要说的一个理由。他倒不纠缠:你说便是了。卓秋艳深吸一口气,问道:你见过女人的乳房吗?他诚实地说道:见过图片。卓秋艳接着问:你觉得像什么?就在他呃了三四秒之后,卓秋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像个坟包是不是?他惊了一下,正想说点什么。卓秋艳继续阐述:乳房就是女人心脏的坟墓。他反驳道:那也只是左边那只罢了,另一只呢?卓秋艳早有准备,把预先设好的陷阱关上闸门:另一只是男人寄存在女人身上的坟墓啊,你说,女人驮着两座心灵的坟墓在行走,女人是不是双倍的孤独!这段话,我想是作者的点题之处,非常的高明。
    小说内容丰富,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那些梦呓式的言行,对读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小说的主人公其实可以说是一个孤独的臆想症患者。由不同病因,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于大脑,破坏了大脑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导致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异常,异常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超出了正常精神活动波动的范围,因而或多或少损害了患者的生物及社会功能的一组疾病。主人公的孤独的臆想,也许来源于哲学,也许来源于他自身的经历。通篇阅读下来,会感觉主人公甘享泽怎么那么怪?他不同寻常的思维,造就了他不同寻常人的故事。
    总的来说,《心墓》是一篇很好的小说,作者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深厚的哲学和美学功底让人折服。建议最后一段去掉,个人认为,倒数第二段的结尾已经很好了,加上后面那段,感觉削弱了力度。“他暂时还找不到爱的感觉,但他相信再过几年,或者几十年,他终有一天会爱上妻子的,他给自己划了一条底线:只要在妻子死之前爱上她就行了。”这句作为结尾,我个人认为,比后面那段乌有之家结尾要有力度。


中篇小说《心墓》拟发《都市》2016年第4期,敬请大家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