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大学刘德胜先生对我的短篇《加缪的人间》的评论

(2015-12-29 16:26:59)
标签:

李衔夏

山东文学

加缪的人间

刘德胜

南京大学

分类: 书评文论
南京大学刘德胜先生对我的短篇《加缪的人间》的评论

王一土意欲跳楼自杀,偏偏在自杀前,不巧被查出患有血癌,如果不及时治疗,只能再活三五个月。反正都是死,他便放弃了自绝,选择等待死亡。诡异的是,三五个月匆匆而过,他还活得好好的。又不知过了多少日子,疾病才真正袭来,他确定自己真的快死,决定在见阎王前,阉掉曾经强奸过女儿却一直逍遥法外的恶棍。这是第9期《加缪的人间》的主干叙事。小说引了加缪的一句名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此问题之所以非一般切要,在于一般而言,与人关系重大的生与死,只是自然的、身不由己的、被决定的。而自杀则将个人的积极判断、主动选择和自我决定悉数呈露眼前,真正让自己决定自己的生与死。思考自杀的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自杀。决定自杀的人也未必真的严肃思考过自杀。王一土即属于要自杀却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那一类。这一行为选择的做出,起源于村人的指责:“你老婆洗日光浴,你居然还能坦然地做个衣撑子,你还是不是男人,还是不是人!”为了证明自己有勇气、是男人,他才选择去自杀。很明显,他的自杀选择决不是出于自我生存的需要(在这种意义下,生是生存的需要,死同样是生存的需要),而仅仅是为外在的舆论所胁迫、为迎合他人的眼光而进行。在自杀面前,他从来没有去思索、去回答、去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表面看来,他深思熟虑,具有冷静,充满理性。比如,他对选择怎样的自杀方式挑来选去,确定好方式后,还多次长途前去寻查自杀地点。
在这般漫长的时间中,如果是仅仅一时激情想要自杀者,多半已经选择放弃,但王一土没有,仿佛他真的思之甚深。但的确如此,他离真正严肃的思考还太远太远,甚至压根儿与严肃思考没有半分联系。因为他压根儿不管“生活是否值得经历”,只想向那些虚假的外在眼光证明自己有勇气、是男人。这是一种骨子里蔑视生命生活的赌徒式行径,生命本来永远是不断奔赴的未知前程,值不值得活是一个事关奔赴的问题。不值得,便不前去,即自杀。值得,便义无反顾奔去,即生存。它决不是要挟的手段、交易的砝码和证明的手段,而是目的自身。而王一土刚好将它手段化了:只要能说明自己勇气非凡,管它生活值不值得活,什么都可以丢掉。我们也可以肯定,他要真死了,自杀在外人眼光中更成了没勇气、不男人的最大证据,自杀将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和污点,他却异想天开地认为这是他的最大骄傲和荣誉。这种表面看重生命、实则蔑视生命的态度,在结局处更是显露无疑:“此刻王一土已经拿起了一柄镰刀,黏着干土、浑浊无光。他身体挪向屋门,头却扭回来,冲着大墨嘿嘿笑道:咱这身体正合适,杀人已不怕偿命,你们哥几个还有好几十年命,蹚这趟浑水很是不值。”反正也是要死了,正好拉一个人、甚至很多人下水,还常常表现得好像公正严明、大义凛然、极为善意的样子。这是许多国人的内心和行为。不少中国小说书写的出生入死者,常想常讲的是杀一个保本、杀两个赚了。说这话时常常表现出英雄的气概。这种把生命当作交易筹码的态度,从来远离了对生命该有的态度。不幸的是,这种远离生命的态度却成了统治性的态度。如果觉得生活值得活,即使是只剩几天、几小时,那个人也会努力去奔赴自己的前程,绝不会把它作为筹码赌掉。当然,小说中王一土也不是丝毫没有思考过生命的意义:“他偶尔也会思考一下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的意义何在。以前他感觉自己很平凡、很庸俗,世界上多一个自己少一个自己根本毫无差别。现在不一样了,他区别于身边的所有人:他是一个即将奔赴黄泉的人。”但这样的思考既没有持续,也没有深入,仅仅是一丝表面的闪现,进而迅速被另一种习惯的生命观淹没了。
王一土对生命的刊发,代表着一种强大厚重的传统,而那丝闪现即逝的新观念,要深入扎根到旧土壤则显得无比艰难。但作者不是致力于克服这一艰难,强烈呼唤换血造血的新知,从而对根深蒂固、应当抛弃的传统观念加以批判,而是热切地拥抱它,并把它视为希望和光明。这从小说结尾那寄托了无限美好情感、极有温馨意味的一幕可以看见:“屋子比较暗,阳光从门口照进来,王一土站在刺眼的白光里,模糊得像一团影子。这一刹那,大墨觉得:王一土跨出这道门槛,就抵达了天堂。”这是持同一种观念的大墨以及作者的局限。其实结果倒也许恰恰相反,王一土跨出那道门槛的时候,已经远离了天堂。
(节选自刘德胜《从不同的角度遭遇生活》。此文刊于《山东文学》2015年第12期“热点话题”栏目,小说《加缪的人间》刊于《山东文学》2015年第9期“新锐视线”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