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奥运羽协的历史重判

(2012-08-02 13:44:53)
标签:

李衔夏

评论

奥运会

羽协

历史重判

运动员

假赛

小组

淘汰

田忌赛马

体育

分类: 书评文论

《谈奥运羽协的历史重判》

文/李衔夏

 

    前不久,奥运羽协就八名运动员的假赛行为作出奥运历史上最重判罚:取消他们奥运比赛资格。理由是,他们违反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不少国人认为这是耻辱,但是这八名运动员只有两名是中国人,这显然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从更深看,为什么这几个国家都选择这样的做法呢?追根溯源,主要是赛制的问题。

    同为羽毛球运动员的林丹质疑,为什么组委会不采用“单淘汰制”,而采用“小组出线制”?其实,在奥运羽协确定在本届奥运会采取小组出线制时,质疑的声音已经一大片。我们最熟悉的小组出线制比赛应该是足球、篮球等,它抽签分组,组内循环比拼,积分排名,然后每组头两三名成绩者出线。这样的赛制,运用在足球、篮球等大型团体项目自然无可厚非,因为这样的比赛,每个国家只能出一个队伍,不存在同国运动员提前遭遇的情况。而羽毛球比赛不一样,每个国家有两三个名额。这就存在着同国提前遭遇的概率,比如这次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八名运动员中,中国的情况更应该被理解,因为其他三队运动员都只是怕在晋级后遇到更强的对手而选择先输。中国本来是要冲击金银牌的,总不能在小组刚出线就先窝里斗,淘汰掉自己的队友吧。

    我比较赞成白岩松的观点:这样的赛制,死拼是脑子进水,任何不赢却能获利的规则都是糟糕的。

    这种战略性调整,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著名的“田忌赛马”。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如果这样的战略调整是非道德的,那么中国千百年来的“田忌赛马”都是丑恶的?!

    我们姑且不以不同的文化体系来谈这个问题。我们就用奥运羽协的理由来说。他们之所以不采用“单淘汰制”而采取“小组出线制”,目的是为了让比赛能有更多的“偶然性”,让更多水平较低的选手能有一个走得更远的可能,从而使羽毛球比赛能被更多国家的观众关注、收看。

    这个目的看似合理,但是,我们仔细想,增加偶然性和给更多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走得更远的机会,它的另一面不就是扼杀能力较强的运动员吗?不就是减少能力较强的运动员晋级的可能性吗?我想,嚷着维护奥运精神的羽协和这套规则,恰恰是最大的反奥运精神者。维护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难道不应该是创造条件以使真正拥有实力的选手能够顺利地发挥出自己最佳水平而进行比赛展现力与美吗?

    看来,所谓的八名运动员违反奥运精神,是一个伪理由、伪命题。羽协搞这套“平衡术”以打压优秀运动员的真正目的只是推广羽毛球运动、增加眼球和市场效应,从而获取背后长远的名利。这就是他们口中的“公平、公正、公开”。

    如果硬要给这八名运动员和他们背后的教练、组织定性,我会这么看:面对骗子,最好的对应方法是骗术;面对核武器,最好的对应方法是核武器;面对违反奥运精神的规则,最好的对应方法是违反奥运精神。这叫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