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个被其编发过作品的作者的角度,谈代雨映抄袭事件

(2012-03-30 10:13:32)
标签:

李衔夏

诗歌

抄袭

代雨映

山花

编辑

发表

投稿

文化

分类: 书评文论

《从一个被其编发过作品的作者的角度,谈代雨映抄袭事件》

文/李衔夏

 

    代雨映抄袭事件已经提前把中国诗坛带进了夏天:热火朝天。我很少参与所谓诗歌的讨论,尽力克制自己,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创作。只有作品,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但铺天盖地的声音,彰显出事件的严重性。于是,我开始慢慢看各方的观点。已经很全面了,但少了一个重要群体:既然代雨映曾为《山花》编诗,那么如今她编发过诗歌的作者的声音又在哪里呢。集体失声?正巧,我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我觉得有必要发出声音。

    去年,我正是通过向代雨映投稿而得以在《山花》下半月发表了四首诗。这件事上,我应该感谢她的,我跟她素不相识,没有任何私下交流。因此,当我第一眼看到代雨映抄袭的揭发文章,先是不相信,后是惊惶。但文章的引证言之凿凿,不容质疑。我只能说,我是无比痛心。大家可以想象,一个编发过你作品的编辑,是个抄袭的人。我的作品因此也蒙上了一层阴霾。

    抄袭,是文学大忌。文学是我的理想,我知道:抄袭出来的成绩都是浮云,没有抄袭出来的大作家,没有抄袭的作品能够传世。但是,当文学成为名利,就很难说了。

    我很是失望。那些以“慈爱”与“善良”作为面具的撑台者,最幼稚的行为,莫过于怀疑大众的智商和雪亮眼光。你们看看新近揭发的2009年纪录吧。实打实都三年了。一次犯错,是孩子;两次犯错,我们很难再寄希望于其改过。不要用自己内心的软弱,等同于所有人的抗压能力。抄袭者,不能用“诗人”的逻辑来对待,因为,在抄袭者眼中,分行的并不是诗,而是一堆文字。在是非面前,应该知道自己的站位:“慈母多败儿”。

    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应该警惕两点:

    第一,不要无限扩大事件的恶劣性。比如,很多人把严重性归结到推荐挖掘出代雨映的名编头上。名编自然有名编的荒唐事,人无完人。但在这件事上,这些名编们并无太大过错。代雨映并非挂了《山花》名头才开始被推荐的。因此,推荐新人并没有错,至少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他们和她有什么其他关系。其次,说这些编辑孤陋寡闻,阅读量不够。大家想,现在我们在这些咬牙切齿,但有多少人在事件揭发前就读出了代雨映的抄袭呢?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少的,哪怕编辑,也不可能强求他们的无限阅读量。尤其是,抄袭者是在暗处的,他们要抄袭的作品可以是任何细小的角落,刊物和编辑在明处,阅读量怎么可能覆盖所有角落?比如代雨映主要抄袭安妮宝贝,大家想,诗人可能不会只读诗,但阅读强项当然在诗歌上,没读过某个人的小说和散文,很正常。比如,要是遇到抄袭水平高超的人,跑去抄袭危地马拉、新西兰作家的作品,有多少人会读过(还要随时记得,从脑海翻找出来)。编辑出版前搜搜百度,确实是一个好方法。大学批改毕业论文基本都有这环节。当然,还是很难。很多书和文章,是不能在网络上免费读到的,甚至没有。反正,防抄袭的攻略要一直发展,现阶段严苛要求,显得不够理智。另外,名编们能看中代雨映的诗,恰恰说明审阅的水平,也说明被抄袭作品和作家的水平,因为代雨映抄袭的都是成名作家的文字,他们的水平是过关的。从这些愤怒的声音里,我读出了一种葡萄的酸味(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他们内心的想法是:为什么编辑们看中的是她,而不是我!要控制范围,划清界限。否则一个杀人犯,我们还得惩罚养育他的父母?这不是古代的“诛九族”?

    第二,没有必要把这种抄袭事件上升到诗坛兴衰的高度。这样的事情很正常,诗坛乃至文坛是名利场,是江湖。林子大了就什么鸟都有。要有历史纵深感,太阳底下无新事,千奇百怪的事多了去了,比抄袭严重的恶行数都数不清。说白了就是虚名惹的祸。恰恰这样的人最可悲,因为自悲,才走上歧途。一个对自己作品水平有信心的人,是不屑的。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走得更远,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大道。抄袭是大罪,但并非罪大恶极。比如,大学我们写毕业论文,我们班几十号人,我知道的就只有我一个人是逐字逐句自己写出来的(可能还有,但不会超过“若干”个),我相信这个比例全社会通用,当大环境如此,我们这种坚持原创的人只会被人嘲笑(好比在这个年代,我们跟其他人说自己写诗,大家都会笑我们很酸,“这年头居然还有人写诗!”)。不用对诗坛失去希望。总是听到很多人说:“诗歌已死”。尼采100年前就说上帝已死了,尼采死了,上帝还在。我们写好诗歌就行了。一切都是浮云,唯有作品可以永恒。

    我想,经过这件事,我们已经无法对“代雨映”这个名号葆有希望了。人活着,名号只是面具。一个改过自新的人,其实是可以换其他名号的。当然,这是双刃剑,如果抄袭继续,改名号就是一种隐蔽。由此看,我们也无需对“代雨映”这三个字过分的谴责。知错的人,一点就通;不知错的人,改个名字又是一条好汉,每次打击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样的事一点也不少。

    少谈主义,少谈问题。多写作,用作品说话,我们的作品进入抄袭者的视野,成为他们的对象。多读书,否则我们就是我们所嘲笑的不学无术的“瞎子”。诗人大卫说过:“如果你是李白,神也无法阻挡你横空出世。”不要怨天尤人,先想想自己离李白有多远。

    感谢代雨映为我编发作品。一事是一事。抄袭这件事确实是错的。希望以后能不再抄袭,写出更多原创的作品,写出让大家喜欢的诗歌——

    (就在这篇文章发表后的不久,我看到了代雨映的公开道歉。可以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