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是大地细腻柔软的肌肤》:张凡修诗集《土为止》读札

(2012-03-01 20:56:10)
标签:

李衔夏

诗歌

评论

张凡修

土为止

诗集

肌肤

柔软

细腻

红心

读札

文化

分类: 书评文论
《土,是大地细腻柔软的肌肤》
——张凡修诗集《土为止》读札(文/李衔夏)

    迄今为止,农民诗人张凡修共出版三本诗集:第一本是《丘陵书》,第二本是《土为止》,第三本是《地气》。三个书名皆心系大地。丘陵起伏绵延,是坚硬的波浪;土是大地细腻柔软的肌肤;地气是漂浮在地表的一层低低飞翔的浊气。可以说,一本比一本轻盈,一本比一本绵软,一本比一本接近于低处的飞翔……《地气》这个书名让人激动不已。地气,比其他气体都更沉重,更接近于土地。它渴望澄清,却带着泥土的浑浊与尘香;它渴望飞翔,却深深思念大地。张凡修握住了这独特的意象,结合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疼痛感。从丘陵到土,再到地气,看似越来越轻,实则越来越重,越来越广阔。如果说“丘陵书”境界的张凡修是刚起步,则“地气”境界的张凡修已经腾空而起,选择了大师的方向。他的价值在于,比起仰望天空发呆的写作者来说,张凡修从未忘记赐予自己反弹力量的厚实土地。
    本文写的是他的第二本诗集《土为止》。我想,在张凡修的“三级跳”中,“土”之意义是巨大的,它让他抚摸到了大地温软可塑的部分,不再停留在“坚硬世界的碰撞”。柔软的疼痛比坚硬要更深邃,更持久,更直罄灵魂……大师与新手的差距就在于,后者洞察力有限,内心脆弱,一块花岗岩便足以把他们磕出赤血。
    “土为止”这三个字来自于诗人马萧萧的一段话:“诗人要加深自己对大地对土地的感情。一个诗人,对土地一定要有感恩之情……诗这个字,左边是言字旁,右边的上下拆开,就是一个土字和寸字,就是说,诗是言寸土;或者说,诗是土之寸言;甚至可以说,诗到土为止。”“诗到土为止”,其实也衍生自诗人韩东的著名论断:“诗到语言为止。”在我看来,这段话算是一家之言吧,诗与土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任何诗观只要坚持到底,都能写出好诗,都能出大诗人。这段话的价值观无疑与农民诗人张凡修的诗观不谋而合,遂被引为准则。弱冠时代,我也曾拆解“诗”字以探索诗歌之真义。我更倾向于把“诗”字拆成“言”字和“寺”字(寺不一定与宗教相关,可引申为内心的虔诚与敬畏),解作:一种心怀虔诚与敬畏的语言——心中有诗,万物皆诗。
    “土为止”还是一种决心。每个人的终点都是肉身归于尘土。“土为止”道出了这一朴素的规则,土是一切诗歌的终点。归于尘土,一切归零。当然,它也体现出一种决心:把写诗进行到底,至魂归尘土为止——
    我是同时收到《丘陵书》和《土为止》的,但关于《土为止》的阅读却在《丘陵书》的半年之后。因为这两本书有若干重叠的诗(当然,同一首诗放在不同的诗集里,读感和价值都不完全相同),另外张凡修已经是一位成熟诗人,诗风稳定统一,一口气读完两本诗集意义不大,很难品觉出它们之间微弱的气息差别。从张凡修密集地出版三本诗集,我其实可以体味到他的焦切感。这得联系他的生平:有十八年的中断写诗期。许多跟他同时触诗的诗人如今已是成名成家,他要奋起直追啊(赶出三本诗集,尽快把自己送进中国作家协会)。当然,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诗人张凡修是聪慧之人,深懂“游戏规则”。另外,《土为止》加入“中国星星诗文库•第二辑”,并收录了不少他参加诗赛的作品,也说明了这点。
    《丘陵书》是坚硬的心电图波浪,那么《土为止》就是张凡修柔软的内心。这不是通俗的那种少女的柔软的心,而是一个沧桑老农的柔软的心。正如“土”的性质:土是岩石的碎屑(经过了撕心裂肺的破碎);土葆有最后的水分,一旦彻底流逝,将变成流沙,再也握不住;土可以塑型,好土甚至可以烧制成陶瓷精品;土里藏着矿藏与养分,给万物无私提供生命活力;土不能轻易离地飞扬,飘起来就是沙尘暴……
    我想,《土为止》的意义大概就在这里。它不是具体的一首一首的诗,而是这些诗歌堆砌出来的一座泥塑的城堡。它不是直接说出意义,而是用一本诗集的形式,拨开坚硬世界的沧桑,让读者们抚摸到了朴素底层人民的柔软细腻的灵魂。一首诗就是一滴带着泥土芳香的新鲜的血,一滴一滴汇成一颗真切、鲜活、生命力旺盛的红心——

    【附】选录四首《土为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诗,好诗远不止这些,多录在此文不免会影响张凡修诗集的销路(请大家多多支持一位农民诗人的诗集自销“工程”,有意者可百度“张凡修”并点击其博客)。之前已写过两篇评论张凡修诗歌的文章,都有具体针对某几首诗而展开的分析,这里也就不再重复作业,不再以我之拙见干扰大家感受张凡修的佳作。单录其诗,供读者们养眼润心。

《土为止》

鸟儿退到这儿
轰它,也懒得走了
这儿不使用农药化肥:水清、地净
这儿总比别处晚半个节气
已近寒露,小麦不见下种
小雪前三天,大白菜仍然长在地里
人们并不急于砍伐

鱼儿退到这儿
是随着一条河。一条河在六九刚刚过去
七九头一天,它混在解冻的银子里
白花花从上梢一路消费
排场。挥霍
只剩九九八十一枚
散碎鳞片

我,又能退到哪儿呢
这儿净水泼地,这儿净土铺路
无风,无尘,不冷,不热
大路朝天。我有自己的行李
把天空,河流都让给你们吧
有泥坯搭建的一方土炕。足以
睡着一只鸟
睡着一条鱼
睡着一个我


《此去》

日子在村口分了岔儿
一只蜜蜂引路,张家媳妇,李家孩子
刘家土炕,都走出去了
傍晚的炊烟擦着地皮回,地上霜
提着灯,赶着羊群回

我经历了无数人,曾经
树上的叶片脱光后,走失了一个个季节
这些年这些事不再发生

此去。我将成为村庄的弃儿
稻草般被运走他乡。
然后,解绳,破捆,拆成一根一根
漂在河面。找不到救命的把手

或许多年后回来。又看见村口
左边一棵槐树,右边一棵柳树。我是中间
那块,谁见谁坐的石头


《豢养》

一桶泔水泼在柳林
喜鹊成群成群飞来,落地,旁若无人
黑黢黢巨大的喙刨着
专翻捡那些肉渣、鱼刺、虾皮、碎骨
舌头贪婪地卷进嘴里
不时友好而温良地打量着我

喜鹊喜荤。这是我新的发现
我决定把它们豢养起来
日复一日地拥有这堆喜悦

从那天起,吃素的麻雀都不见了
清冷的柳林仍固执地
举着一个空巢。仿佛是我
有意不肯泄密


《春天慢》

细雨整夜。早晨起来
满地候鸟的白骨,张着巨大的喙
我试图伸张它们迁徙途中缩紧的舌头
犹如破冰

似乎我也在迁徙途中
迟疑着找不到路标
找不到一颗
能啃噬春天的牙齿

有时候羡慕一只碗
正面是敞亮的伤口
倒过来,就看得见疤痕
而现在,任凭我怎么努力
抠扯。腾挪。敲击
都没能翻个个

我开始仇恨一只碗了
仇恨它张着更巨大的喙
深不见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