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区别,以及处理方案
当宝宝出现肚子不舒服、呕吐、腹泻、身上起疹子等状况时,父母可曾想过,这可能是宝宝对食物不耐受甚至过敏的表现。
食物不耐受的表现:
如果你的宝宝经常在吃过某种特定的食物后出现肠胃问题(如放屁、腹胀、腹泻、痉挛、呕吐等),他可能就是对这种食物不耐受,12个月以下的婴儿有15%都有食物不耐受的情况,但严重性千差万别。有些宝宝要吃很多才会难受,有的只要吃一点点,马上就有症状表现。有时,宝宝只会病上几天;有时,难受劲儿很久都挥之不去。
容易引起不耐受的食物:
在小婴儿的所有食物中,牛奶是最有可能出问题的。多达7%的婴儿对牛奶蛋白难以消化。
如果宝宝肠胃不适,吃饭后感觉难受,妈妈需要看看宝宝是不是食物不耐受,还是有别的什么问题。例如,如果宝宝喝完配方奶后有不舒服的反应,很多情况下只是因为父母没有按照正确的奶粉和水的比例冲调。又比如,如果宝宝经常放屁,又在哺乳期,就要综合考虑妈妈是不是吃了什么容易胀气的食物。另外,喂食过量也会使宝宝容易放屁。
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后,会有更多层出不穷的不耐受反应。比如有的宝宝不能消化麦谷蛋白(一种大量存在于大麦、小麦和黑麦中的蛋白质)。只有等宝宝长到6~9个月大,开始以谷物为正餐的主食后,才有可能发现宝宝是否对麦谷蛋白不耐受(严重慢性腹泻症就是一种因为对麦谷蛋白高度敏感而导致的疾病,但一般不在小宝宝身上出现)。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有些宝宝会对果糖或蔗糖不耐受。
食物过敏原和食物不耐受的区别
我们知道,食物过敏会引起人体产生各种症状,如呼吸道、肠胃道、皮肤等部位的症状,有的孕妇还有可能因为母亲的血清抗体意外的通过胎盘使胎儿被动过敏。但是,有些时候人们会把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混淆起来。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食物过敏是属于免疫性的,是指食物中的某种物质,如蛋白质进入了体内,被体内的免疫系统当成入侵的病原,发生了免疫反应,对人体造成影响。人体免疫系统是指人体在遇到外来物时,如果认为有害,就会制造抗体保护身体不受侵害,但如果身体把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有害,产生的抗体就会导致身体受损。
而食物不耐受不涉及免疫机制,通常是由于消化酶的缺乏导致的身体不适。如某人吃了某些食物只是拉肚子,无其他症状,这应该就是不耐受。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是“乳糖不耐症”,这是因为肠道中缺乏消化乳糖的酶素所致,通常是吃了牛奶或乳制品食物后,产生胀气、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另外,有些人吃了不洁食物后,也可能引起拉肚子等不适症状。如一群人在餐馆进餐完毕后,集体上吐下泻,这就是因为食物腐败或污染造成的食物中毒。而不新鲜的海鲜会产生大量组织胺,食入后也会发生痒、疹子、脸肿、头痛等类似过敏的症状。患者一定要区分清楚。
父母应该怎么做:
医生一般会建议你把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食物从宝宝的菜谱中剔除,以此来逐步排查哪些食物才是导致宝宝肠胃疾病的罪魁祸首。不过不用担心,就算你的宝宝现在对某种食物不耐受,并不意味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举个例子,如果宝宝在吃过南瓜后有放屁和肚子不舒服的情况,可以暂停吃南瓜,过两个月再吃吃看,可能宝宝就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了。
不耐受的食物是不是永远不能再吃了?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某种物质的应答反应是有“时效性”的,大多数成人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的禁食调整症状完全消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部分食物可以以科学的方法逐步回到饮食食谱中,只有极少部分的人群仍然存在不耐受症状。
小儿食物不耐受主要是脾胃适应性较差,那么新生儿的喂养应遵循早期、微量、渐进的原则。适当减少不耐受食物两,待小儿适应食物,且无不良反应之后,逐渐缓慢加量,直至身体反应正常。
【艾推堂®小儿推拿推荐手法】
治疗原则:平衡阴阳,调理脾胃,调节寒热与升降
补脾经
逆运内八卦
上三关
退六腑
摩腹
捏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