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推堂创始人李伟~揭开流感神秘面纱

(2020-01-06 03:37:25)

揭开流感神秘面纱

 

艾推堂创始人李伟~揭开流感神秘面纱

艾推堂创始人李伟~揭开流感神秘面纱

    流感成为了今年全中国怎么都绕不开的最敏感的话题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爆发流感,给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的家庭老的小的,全部中招,因流感丧失生命的亦不少。医院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学校、幼儿园、太多的家庭都在惊慌中度日,期待流感早些过去,害怕自己的孩子被传染。这个流感病毒实在是太厉害了,它从何而来?你甭管它是哪来的,我只能告诉你,躲是躲不掉的。按照官方的说法流感就是流感病毒被人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很强,因此不断强调要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注意卫生,增强体质。下面我说出我的观点,流感并不是因为感染流感病毒所致,因此传染一说并不成立。那为何有这么多人患这个病呢?而且症状类似,高烧不退、呕吐、腹泻,甚至有人都丧失了生命,普通感冒不应该有这么凶险吧!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今年所谓的流感实为寒疫。寒疫?何为寒疫?绝大多数人应该在电视剧上听说过瘟疫吧,寒疫跟瘟疫差不多,都是天地的疫疠之气,疫疠之气源自于岁气之偏。岁气的意思就是一年当中的气候,此源自于中医五运六气学,我们应该能够感知到,似乎每一年的气候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年头夏季特别热,有的冬季居然一点都不冷,但也会出奇的冷。五运六气学指出60年一个甲子,每60年当中每一年的气候是有所差别的,但是下一个60年的气候是上一个60年的重复。60年当中必定存在岁气偏的严重的情况,其中最为多见的就是瘟(瘟即温)疫之邪和寒疫之邪,瘟疫感于春夏之风,寒疫感于秋冬之寒。

    一般情况下,体质较弱的人,容易患外感,这是因为天地之气偏,人气感之,这其中一半源自于客气,一半源自于人体本气之弱。寒疫乃天地疫疠之气,虽为客邪,但极其彪悍,即使人体本气不弱,都有可能被其袭击。因此寒疫来袭,在其范围之内,大家都有可能被感,因其受病范围之广,人数之多,症状类似,所以被认为是病毒之间的相互传染。那么什么样的人会逃脱呢?第一、正气绝对充足的人,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第二、皮肤毛孔闭合较好的人,这一点估计很多人开始挠头了,我来解释一下,在之前我讲的感冒课程里面反复强调只有在皮肤毛孔张开的情况下,寒邪才会伤到我们,让我们感冒。寒疫也属于寒邪,只是比普通的寒邪更加地彪悍而已,性质是一样的。什么样的情况下皮肤毛孔就张开了啊?穿多了,空调地暖,奔跑运动,小儿积食内热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体毛孔容易舒张,再突然换一个寒冷的环境,就容易遭受寒疫的袭击。

    寒疫的治疗该是如何?伟大的医圣张仲景写了一部旷世奇作叫做伤寒论,伤寒论里面详细的阐明了人体得了风寒感冒之后所引发的一系列的病症以及辨证论治的方法,因其内容博大精深,无法在此细说,在此就简单的借说一下,伤寒前期,病在人体经络层面,也就是表证,我们治疗思路就是发汗解表,也就是说通过辛温发汗的方法将邪气赶跑。然而寒疫本就是寒邪,其治疗思路与伤寒无异,只不过寒疫感于天地之偏气,人体失去了自然力量的庇护,寒疫之邪颇难驱逐,简单地说治疗方法应该是一样的,只是难度加大了。起初病在表,我们正常发汗解表就可以,但这个病啊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两次发汗就能够搞定。当患者本身体质偏热时,病就入里往热的方向发展,但是发展的过程中,表寒可能还存在,我们治疗思路要辛温发汗散表寒与清内热同步进行;当患者本身体质偏寒,病就入里往寒的方向发展,如此便是表里都寒,也就是人的经络和脏腑都病寒,这种情况下要先温里散寒,然后在辛温发汗。从入里的角度来讲,阳盛内热者相对好治,阴盛内寒者相对凶险!以上讲的只是大概的治疗思路,具体情况相对复杂,不管怎么说感染寒疫的第一步,肯定是要辛温发汗而解表。但是太多的人认为这一切都是流感病毒传染导致的,因此一开始就使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来抗病毒。悲哀之极!!!病于寒,恰恰去清热,倘若平素体内就有内热还好,倘若平素虚寒体质之人感寒疫之邪,再去使用清热之药,营卫必定内陷,则病无解日,性命堪忧!

    最后唯有感慨:可怜的中医,你何时才能再见天日?因为本人是从事小儿推拿事业的,友情告知同仁,不要因为这段时间的发烧不好治疗,就开始丧失信心,这个寒疫本就难治,需要比一般发烧更长的调理过程,病情较重,心里没底的话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有些后果我们是承受不起的。如果病情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小儿推拿的同时多配合食疗,初期纯粹的寒证,可用葱豉汤,若已入里化热,酌情结合三豆饮,若表寒内热同在,将两者结合,三豆先煮葱豉汤后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