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艾在重阳情意浓
艾在重阳情意浓
重阳节这个名字源于易经。《易经》把奇数“一、三、五、七、九”定为阳数,九是最大的阳,农历九月九日这天双阳,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易经》强调“顺乎天而应乎人”,也就是顺应自然,阴阳养生。九九重阳这天,因为阳气过于旺盛,阴阳不平衡,古人认为是凶日,所以这一天,爬山登高,接天地之气,以求阴阳平衡。范式艾灸古法按导,借天火于艾,借艾火于心,心神相应借灸火纯阳之性调和人体整体气机,补阳亦是调阳,万物归于一气,调整一气的变化之性使趋于平衡,使不寒不热,不湿不燥,达天人相应而天人合一之势。九九重阳百善孝为先,更多优惠活动详情见各家店内海报。
《重阳》(老人节)
九月九日这天与“久久”同音,包含了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我国又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百善孝为先”,这天陪父母爬山,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的感情,只是爬山时我们可给父母带上手杖,带些补充能量的食物,要注意别站在风口处,以免着凉。
重阳养生,就是讲究一个阴阳平衡,《易经》上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事物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阴中含阳,阳中含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阴阳不停的进行着消长转化,阴极必阳,阳极必阴。阴静阳燥,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阳气过旺,阴阳失调,人就容易发脾气,也容易出现身体不适,所以古人才有登高望远,以畅秋志之说。住惯了高楼大厦的我们更应该爬山登高,接天地之气,养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节,这天吃清淡、柔软、易消化的食物。这一天,除了爬山登高、赏菊、吃花糕的活动,我们还可在家居布置上摆放几支鲜花、绿色植物,放一段柔和的音乐,让自己身心愉悦、心情开朗。或者去公园赏菊。这天不要与人吵嘴生气、争吵,以免怒气郁结,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且,重阳节这天注重养气,要早起早睡,不要熬夜。要少言,秋天讲话多,也会伤肺气。秋天是多事之秋,五行属金,身体对应部位为肺部,登高能够增加肺活量,加上山上负离子多,能养肺,秋天养好肺,使肺气充足,冬天肾气充盈。注重天人合一,身心就阴阳平衡了。
重阳节的远古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费长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磨破了无数双鞋,翻过了无数座山,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费长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费长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他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几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告别仙长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没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