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艾推堂儿童体质调养师李伟
艾推堂儿童体质调养师
李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046
  • 关注人气:48,1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暴力育儿”,你怎么看?

(2010-12-23 15:00:37)
标签:

转载

【导读】这两天江苏兴化“熨斗老师”的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昨天,网友“看不得这些”在天涯论坛亲子中心发布了一则帖子,说北京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公然在家长会上承认体罚学生并宣称“暴力有效”。这一帖子立刻引来上千跟帖,令人奇怪的是,除了部分家长反对体罚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适当的“暴力”对管教孩子有用。

 

[转载]“暴力育儿”,你怎么看?


【新闻背景】


老师称“暴力对某些孩子有用”


12月14日,江苏兴化板桥幼儿园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该校女老师易某用电熨斗烫伤。无独有偶,昨天,网友“看不得这些”在天涯论坛亲子中心发布了一则帖子,说北京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公然在家长会上承认体罚学生并宣称 “暴力有效”。为了说明观点,该老师拿出最近一次全年级统测的考试成绩单,说这次班上成绩非常好是因为班上有个孩子本来交了白卷,被老师发现后,“给了她一个大嘴巴”,让她回去重新做,结果得了60多分,没太拖班级后腿。之后老师还得意洋洋地宣称“暴力有效”,尤其对这个孩子有效,让家长回去多使用这种方法。


网友“看不得这些”写道:“联想起孩子平时一些不经意的话,该老师的教学思想让我不寒而栗。据说,老师曾让一些调皮的孩子趴在地上写作业,以羞辱他们;平时还经常使用‘你找抽吧’、‘你真笨’等话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这些行为所造成的刺激可能是长期的厌学,对老师、学校的抵触情绪,暴力倾向和负面的自我认知,长期可能导致抑郁。据说,该老师还是学校的先进教师。或许,老师抓的紧点,小学的知识学的多点、扎实点,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作为人的尊重和被尊重,孩子是迟早会出问题的。 ”


【家长声音】


老师竟用蚊不叮喷罚孩子


帖子发出后访问人数过千,家长们对此褒贬不一。虽然有很多家长反对这名老师的做法,但也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一定严厉的管束,包括适当的体罚。广州家长“寻欢幽灵”表示:“中国的父母和老师打了几千年了出了多少人才,也没见打出什么问题来,反倒是现在禁止管束学生,小孩一个个都无法无天,无知当无畏!小孩子不懂道理,适当的强制甚至体罚是必要的。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是被老师打大的,也没出什么问题啊,我们也不恨当初打我们的老师啊。 ”


上海静安区家长田跃(化名)表示,她无法接受老师如此对待孩子。田跃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在其上幼儿园阶段,曾经遭遇过老师的“另类待遇”,一次,田跃的儿子不听指挥,老师拿出蚊不叮对他说:“再不听话,就拿毒药喷你了。 ”那一天,儿子回家,田跃发现他脸上一股蚊不叮气味,问了以后才知道老师真的对儿子喷了药。田跃说:“我和孩子爸爸当时非常生气,差点要转学,后来想想也没多长时间就要毕业了,就忍了下来,但是一直觉得很气愤。 ”


对此,闸北区延长路幼儿园周菁园长表示,有些父母本身教育方式比较粗暴,他们不会想到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会给孩子的行为造成什么影响,所以老师现在不仅要教育学生,还要教育家长,及时和家长沟通,纠正他们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双管齐下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专家分析】


语言暴力和冷暴力也会致心灵创伤

 

学前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家雄指出,老师都是知道不能虐待学生的,但是中国的老师心理压力大,比如有时候职称没评到,或者太忙,挨领导批评时,很容易导致心理临时失衡,一时控制不住做出一些不当的事情。所以一方面在选拔招收幼教老师的时候,除了专业教学知识外,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要列入考虑范围,把好入门这道关。另一方面,眼下社会各界也要给老师提供一个宽容的心理环境,增强老师的自我调节能力。

 

华师大的叶斌教授表示,体罚等肢体暴力易使3-10岁的孩子产生创伤体验,会给孩子当下或者未来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晚上做噩梦,厌学,害怕学校环境或老师等不良反应,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来讲,创伤体验后果更严重。


叶教授还提到,除了肢体暴力外,语言暴力和冷暴力对孩子产生的心理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有些孩子被老师武断地判定患有多动症、自闭症甚至是低智商,叶教授表示这种言语暗示其实就是一种语言暴力,处在低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还没形成,主要都是来自于教育者的评价,学龄前依赖于家长,学龄期则是老师帮助孩子形成对自己的概念,在这期间负面的评价会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心理情绪。


由于体罚学生会遭到一些家长的反对,个别老师会对班上的 “问题学生”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体罚但是也不予理睬。延安路幼儿园周菁园长表示,偶尔的冷处理也许会起一阵缓冲的作用,但是长时间故意不理不睬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活动的权利,也是一种变相的惩罚,叶教授指出冷暴力会让孩子性格变得孤僻,久而久之会产生仇恨和反抗心理。

 

【记者的话】

 

幼儿园暴力为何一演再演?

 

14日,江苏兴化板桥幼儿园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易姓女老师用电熨斗烫伤。更有孩子,脸都被烫秃噜皮了。家长发现孩子受伤时,易某谎称是上厕所时小朋友相互拥挤不小心摔伤的。她以为让小朋友封口就没事了,可家长难道是白痴吗?烫伤和擦伤那能一样吗?


16日晚,兴化市委市政府召开发布会,称肇事老师是民办幼儿园聘请的社会人员,误以为电熨斗不烫了才吓唬孩子的。这话谁信啊?以为不烫就真的不烫了吗?社会人员就可以烫完了事、市委市政府就可以撇清了事了吗?如果被烫的是自己家孩子,他们还会这么说吗?他们是如何实施监管功能的?

 

幼儿园里管的是孩子,可是相对于政府主管部门,幼儿园却是它的孩子。古语云:“子不教,父子过。”幼儿园暴力事件频出,政府主管部门难逃其咎,它必须负起自己的调控、疏导、监管责任来,而不能只把这当做社会个案,交给公安机关来处理。要知道,还有大量的轻微暴力事件没有曝光、报案。

 

不久前,解决孩子入园问题已被国家列入十二五规划,说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可现在没有那么多公办幼儿园怎么办?好不容易进去的,一个班有四五十名孩子,老师照顾不过来,家长就只好经常送点礼,求老师青眼有加。进不了公办幼儿园的,当然就只好进民办幼儿园了。可这样一种营利性单位你指望它完全自律可能吗?所以必须要有外部监管,所以监管必须非常细化。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幼师、什么样的人可以办幼儿园,怎样才能不出事、出了事教育行政部门要负什么连带责任,都要责权明晰。你不能一出事,市委市政府就说这是园方聘请的社会人员干的。这潜台词是啥?意思是政府管不着、必须由公安机关出面呗。这是对责任的大大逃避。


在这个年代,关于幼儿园的劣迹已听说太多太多。陕西西安有因孩子不睡觉,把孩子脸打肿的;云南建水有女老师针刺61名孩子的。这是幼儿园对孩子的暴力。身边朋友还有这样的遭遇。她去幼儿园送孩子,老师盯着她刚从香港买回来的包说,这个包真好,我喜欢,我背也能挺好看。最后,朋友向老师要了一个塑料袋,把包里的东西倒出来,拎着回家了。哪个家长会自愿这样?她这样做不是想求老师对孩子有多好,但求对孩子别太坏。这是幼儿园对家长的暴力。同学家对门的邻居,因在家长会上反映老师针扎别人家小孩、总让孩子看电视影响孩子视力,这家孩子就不停地被老师穿“小鞋”,最后只好转园了事。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强大的幼儿园面前,多强的家长都会因孩子变成弱者。这是幼儿园对家长和孩子共同施行的暴力。无论是身体暴力还是心理暴力,这都是一种伤害,可能都会在孩子的人生路上留下一辈子的阴影。本应像天使般爱护他的人伤他最深,他以后还可以相信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