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气血通身体平衡健康长寿的依据!
(2010-10-22 11:22:10)
标签:
健康 |
健康大讲堂:气血通身体平衡健康长寿的依据!
气血通平衡的理念依据
所谓气血平衡是指气血之间,互动互利式、运动切换式、互压互制式、标准式的动态平衡, 是人体健康三大基础平衡之一,中医中有“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经典术语:是指气血运行不佳, 影响细胞代谢三废排放。医药经典术语中 “升降沉浮”:即指气血在人体内运行的“升降沉浮” 和药物对气血运行的影响(升还是降、沉还是浮)。中医生理病理和药理中极其高度 重视 “气血运行”的规律,并应用其来诊治各种杂症,就是没有用现代医学术语而已, 一般简述为“调理”(气血)。
现代医学认为:气血平衡是代谢平衡的最重要基础, 也是健康的基础。血液中各种营养在保证供应植物神经正常运转中的一切消耗,植物神经又能正常指挥血液对细胞供应及时交换,又保障血液中有充裕的营养在和三废外排, 这种平衡是随人体生理变化,不断切换(吃饭时气血供应消化系统等相关细胞)。
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
中医中的气是什么?
中医中的气,不是指空气中气,是指人体神经活动总称,特别是指大脑皮层(神) 和植物神经(营养伸经)的活动。
例1:指挥消化系统的植物神经活动称脾气,如变弱,称脾(气)虚。
例2:指挥肺的植物神经活动称肺气,如变弱,就称肺(气)虚。
例3:脾气和肺气又合称宗气,再加上肾气,三者合称为元气。中医非常注意高级神经心理活动(神)和植物神经的活动(气),观察“神气”仍是重中之重。如:安神、补气、 顺气、破气、表虚(气)以及非常注意酸、痛、麻、木(大脑对气的各种感觉)。
例4:针灸穴道,实际是刺激植物神经感觉末稍,来达到气通血至的“气血平衡”。
中医中的血是什么?
中医中的血是指:血液流动中各种成份(血球、血浆和各种营养等)它是人体生命细胞活动的基础,中医不但注意血,特别注意气指挥下的运行中的血(血热、血虚、血瘀)。诊治中注意观察血色(脸、舌苔),用药时多用补血、拔毒、去瘀活血、凉血、清血等药物。中医更注意调理血来治疗各种疾病,补血也不用外来输入法,而是用培育元气,调节代谢平衡来自造血液。补血一般是发挥原有血液功能,同时补气、活血凉血等结合使用。
气血运行实例
有了基本气血运行的概念,来理解各种病理,解决各种疾病也变得容易多了例1:半宵麻将、气血运脑、手脚冰冷(缺血);入眠较难,故必烫脚,引
导气 血下行,保证入眠。
例2:老痴,睡的太多导致清阳不升,气血运不到大脑(脑毛细血管长期不开,三废积累,引起神经传递不畅,出现痴呆。
例3:爱滋病是血液中激素过多引起的,气血运行超速,异化超过同化的疾病,
中医用滋阴、安神、凉血……等来减速(是降低异化提升同化)。经济快速有效。
例4:虚症,分气虚、血虚。又分脾气虚、肺气虚……等气血诊断手段。
例5:血热又分实热、虚热,分别凉血、补血、活血……等。
例6:痛症是血供不足引起的酸、痛、麻、木、痒……等症状,是神经感觉末稍发向大脑的
警告性信号,西医用止痛药止痛(暂时性),中医用拔毒、去於活血、凉血、补阴可永久性止痛,可医界知者不多,用者甚少。
中西医对比醒语健康防病有讲究
1:现代医学权威—西医,对“气血运行”好像非常陌生,不能不认为是医学中的致命伤。
2:现代医学权威对人还未进入宏观整体生理和病理的研究,反而热衷於细胞分子、电子微观研究,而且自我感觉十分得意。
3:气血运行是动态平衡,是不断切换的,切换的基本规律是“动则供之,静则减之”,睡眠时基本自由切换。
4:由於某种原因引起气血长期定于一处,引起局部红肿、痛,西医称之为癌肿或者细菌感染发炎,这是对“气血平衡”一窍不通的具体表现
5:现代医学注意清除血中的废渣(滤血、清血、供氧)以提高气血运行的质量,但方法有待大大的改进。
6:人体气血长期不到某一个部位——形成痹症。
来源:健康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