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不宜走石子路

标签:
健康 |
——扁平足不宜走石子路
正常人的足底都有足弓,它在起到缓冲震荡的同时保护足底重要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而平足的人足弓低或者是没有,这就使得足底的弹性变差,失去对足底重要组织的保护作用,如果再在石子路上走来踩去,就很容易造成足部组织的一些伤害,反而会加重病情。
——糖尿病足者不宜走石子路
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波及到大小微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等部位的病变,可由局部感染及多种诱发因素所致,而糖尿病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和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基本原因。也就是说,患有糖尿病足者对于冷、热、压力的感觉都不明显,当走石子路时,脚若被硌伤会造成皮肤破损,而往往轻微的不经意的外伤是导致病足的感染、坏死始发因素。
为促进血液回流,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可采用下面三种方法进行足部锻炼。
① 小按摩器,用它来轻轻敲打足底,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较好的控制力度,不至于让自己的脚受伤。
② 仰卧在床上,双脚尽量抬高,坚持30秒再放下,每天重复做5—10次。
③ 坐在床边,把双腿垂在床下,不停地晃动一分钟。
此外,糖尿病人要每日用温水(小于40摄氏度)洗脚,保持其清洁。但不能用热水泡脚,以免发生烫伤而造成皮肤破损。洗脚后,要用柔软的毛巾将脚趾缝间的水擦干。
患有糖尿病足的人,穿鞋袜有讲究。鞋的大小要合适,避免磨破皮肤。鞋的质地柔软、宽松,能让所有脚趾平放和略为活动。可以选用糖尿病足专用鞋。鞋内最好垫有薄的鞋垫,这样能将自身的体重平均分配。袜以棉质、透气、吸汗为宜,袜子要每天清洗,确保干净、卫生。
—— 跟痛症者不宜走石子路
跟痛症的患者由于跟骨后内侧的骨质增生(俗称 “骨刺”),跟骨脂肪垫的萎缩,跖腱膜的弹性减弱,跖腱膜跟骨起点反复牵拉损伤后引起的慢性炎症,若这种患者走石子路,会使得病情加重。可采用下面三种方法进行足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从而缓解足跟底部的疼痛。
①双手扶稳楼梯扶手,双脚站在楼梯的第一个台阶上,脚跟腾空尽量踮起脚尖然后继续下沉下压,每天坚持做10个以上,三个月后,大部分患者脚跟疼痛的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②双手扶墙,两条腿一前一后,前腿膝关节屈曲,后腿绷直,身体逐渐贴近墙面,这里提醒您注意,后腿的脚跟一定不要离地。这样可以有效地牵拉跟腱,帮助您缓解脚跟疼痛。
此外,跟痛症的患者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要学会走路,要注意间断休息,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总之,虽然走石子路是健身的好方法,但要因人而异,尤其对于脚及腿有问题的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不可盲目随大流。另外,走石子路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每次锻炼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