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说课中常用的学法

(2015-07-16 11:25:04)
标签:

小学

数学

说课

分类: 教学研究

[说课研究系列4]

小学数学说课中常用的学法

 

一、自主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早在上个世纪,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钥,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必须懂得放手,通过平等对话,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在提升中质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二、探究学习法

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挂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第斯多惠更是认为:“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在国家大力提倡新课改的今天,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勇于转变观念,努力创造研究的气氛,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去发现数学,创造数学。

三、合作学习法

上个世纪,日本学者佐藤学就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把“学生各种想法和想象相互激荡,回响共鸣的活动”生动形象地比喻为“交响乐团”。他认为,这种“静悄悄的革命”,就是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课标也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的发展过程。”作为相互交流的合作学生,正在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良好、民主、科学的合作氛围,促进教学更有效地进行,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实践操作学习法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是生活的基础”,“心理和动作属于同一统一体,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儿童的思维是从运用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这说明,实践操作学习法很早以前就得到了教育家的认可和提倡。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动手操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不同学情,创设充分的操作环境,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多种感官协调,在丰富的感知体验中学好数学。

五、猜测法

关于猜想,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仁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正确与否,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因而,波利亚认为:“数学首先是猜想,然后是证实。教“猜想”比教“证明”更重要。”赤而纵观我国过去的教法,长期过于强调科学性和严谨性,严重忽视了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课标也指出:“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猜想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显得非常重要。”

六、体验感悟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因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的过程。美国教育理论家布朗等人也认为,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括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人们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和感知上。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的小学数学课标指出:“课程内宾 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的选择,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用心组织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充分体验、感悟,从而有效、高效地实现教学学科的教育目标。

七、练习法

从人的生理浓角度来分析,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在世界的教育历史上,最早提出“练习法”的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练习对于巩固掌握知识有莫大的意义。由此可见,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八、数形结合法

在数学界,数形结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算筹和算盘可算是历史最长的计算工具,可以看做数形结合的雏形。在国外,在古希腊亚历山大时期的欧几里得就是以“几何”的方法来研究代数问题,任何代数问题都要转化为几何问题来解决是古希腊数学的特色。而17世纪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即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所以说,代数与几何是难分难离了。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千般好,数形分享万事休。”这句对于数形之间关系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它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教材、生活中的可视资源,根据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抽象的数转化为直观的数学,使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明了,让学生“看得见”,学生得轻松,在轻松中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美好的学习情感和体验。

数学的基本原则是求真、求简、求美。可以说,求美是数学学习的理性最高境界。利用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表象清晰,记忆深该,对算理的理解透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利用数轴、线段图等数形结合学习法,也成为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