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方案
(2010-04-13 20:34:20)
标签:
教育研究性学习名著《三国演义》中国 |
|
走进中国古典名著 ---《三国演义》 |
||||||
研究者姓名 |
五年级学生 |
所在学校 |
大湖学校 |
||||
所教年级 |
五年级 |
研究学科 |
语文 |
||||
联系电话 |
189283****9 |
电子邮件 |
|||||
设计日期 |
2009-8-18 |
指导教师 |
李晓晴 |
||||
课题组其他成员 |
相关老师、社会人员 |
||||||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
|||||||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中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语文天地,而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能重点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汲取文化精华,从中感受名著的魅力。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研究此课题,为了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引领学生走进古典名著,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走进更广阔的文学天地,提升学生对文学的鉴赏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课题介绍 |
|||||||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
|||||||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全部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感受名著中人物性格的魅力,激起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名著故事,令学生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2、团队合作精神。 |
|||||||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
|||||||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期,求知欲高,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个性发展越来越强,有自己的行动规律和一定的思想基础,并且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具备一定的打字速度,小组内能够主动协作,共同交流。但是世界观、价值观还没完全形成,加上逻辑判断力有待改善,分析点评时容易以偏盖全,因此,在学习性研究时适当添加老师的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探究。 |
|||||||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
|||||||
几个主题活动的学习,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名著故事的兴趣,令学生思想受到感染熏陶,走进更广阔的文学天地,提升学生对文学的鉴赏力。 |
|||||||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
|||||||
|
|||||||
六、资源准备 |
|||||||
主体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 辅助教材:课件;《三国演义》原著、;与三国有关的成语、歇后语、诗词、表演片断、朗读片断等;每人一份评价表。 |
|||||||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
|||||||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起止时间 |
||||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
听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 |
选定研究课题,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举例: 1、 2、 |
第1周 |
||||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
提出和选择课题 |
全班讨论提出子课题(头脑风暴) |
揭示研究内容,选定课题: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中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语文天地,而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能让我们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汲取文化精华,从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本次活动课题定为“走进中国古典名著”。 |
第1周 第2周 第3~5周 第6周 |
|||
成立课题组 |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 |
分组指导:成立小组的原则、技巧等介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 |
|||||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及开题报告和评审 |
根据附表1,形成小组的实施方案,并予以汇报 |
提供附表1:“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研究计划书 组织开题报告和评审 |
|||||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
1.摘抄、自主采访、调查、收集各方面资料。 2.对相关活动或事件的录像 3.根据活动体会合作撰写手册。 |
过程指导: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导 提供附表及其样例: 附表2:学习经历表 附表3: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
第7~10周 |
||||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
各小组汇报。 1.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 2.阅读感受与收获 填写评价量表 后续活动反思交流 |
经过这段时间的访问、调查和参观,同学们收集整理了不少资料。今天,“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活动终于迎来了回报展示课,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努力成果吧! 评价表:附表4评价量表 附表4:阅读感受与收获 总结: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出色,展示的手册要点突出,符合生活实际,有理有据。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第11~12周 |
||||
八、总结与反思(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
|||||||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主题的选定切合学生日常读书学习生活,大部分同学很有兴趣地参与,分组时会出现一定的分歧,有的同学不懂得如何撰写演讲稿,有的同学对电脑软件的使用仍存在疑问,有的活动需要校内外的相互配合,这时候需要教师们指导、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 小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个性正在形成阶段,容易造成小组成员间协商不一致,也容易对社会中一些不合己见的事件产生强烈的情绪,这需要组长充当协调员的角色和老师共同进行指导。 五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涉及的研究方法并不明确,只能由教师们来提供量表及榜样来辅助他们研究。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步渗透怎样选择自己课题的研究方法的思想。 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人物的评价,对著作中的诗词鉴赏能力,人物描写等等方面的鉴赏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创造潜能得到发挥,互助合作精神得到发扬。 |
|||||||
附表1-5
表1 “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研究计划书
小组名称 |
|
||||
小组成员及分工 |
正组长 |
副组长 |
发言人 |
联络员 |
资料保管 |
|
|
|
|
|
|
要研究的内容 |
|
||||
研究的方法 |
|
||||
成果展示的方法 |
|
表2 学习经历表
班 |
|
姓 |
|
|
在学习之前我认为 |
|
|||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 |
|
|||
小结自己的 学习过程 |
|
|||
我学会了 |
|
|||
表3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课题 |
你了解到的信息 |
你还想了解的信息 |
|||
出自哪部名著 |
作者 |
主要人物 |
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 |
|
|
《将相和》 |
|
|
|
|
|
《草船借箭》 |
|
|
|
|
|
《景阳冈》 |
|
|
|
|
|
《猴王出世》 |
|
|
|
|
|
表4阅读感受与收获
题目 |
读后收获 |
人物 |
性格、特点 |
个人见解 |
|
课内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外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5 评价量表
评价说明:做得非常好:A |
自我评价 |
小组评价 |
上课积极举手 |
|
|
能投入表演 |
|
|
声音响亮 |
|
|
语音语调准确 |
|
|
能积极与同学合作学习 |
|
|
我要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