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鬼脚七同学
鬼脚七同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3
  • 关注人气:9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说八戒才是鲁迅口中“中国的脊梁”?

(2017-11-17 18:56:05)
标签:

杂谈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朱士行,法号八戒。

他不仅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原型,更有“汉土沙门”第一人的称号。

早在三国时期,他便只身一人前往西域求法,比唐僧早了三个世纪。

他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呢?

听万能鹿为你一一道来。

01

https://wx1/large/66a46e6cgy1fhcfv92my2j20hs0dcn32.jpg

“Oh~My~God!怎么会酱紫(这样子)!”

一个外国人站在白马寺里惊呼。

他叫昙柯迦罗(就叫他小谭吧),是个印度和尚。

几年前小谭告别师父来东土游玩,顺便传教布道。到了以后,他惊讶地发现,在这个所谓佛教兴盛的国度里,竟然几百年间,都找不出一个“正经和尚”。

大家都以为,剃了光头就是和尚。此外,该喝酒喝酒,该吃肉吃肉,还有人拖家带口。


佛经虽然传过来了,戒律却没有,所以严格意义上,整个东土一个和尚都没有。

痛心疾首的小谭连夜翻译出了一本《僧祗戒心》,开坛受戒,传授比丘戒的“羯磨法”。

第一个受戒的和尚叫朱士行,为了纪念这次受戒,他的法号叫做八戒。

人称朱八戒。


02

https://wx3/large/66a46e6cgy1fhcfvtzsvjj20dw07xab6.jpg

朱八戒从没想过自己成了后人口中“汉土沙门第一人”,更没想过再过一千多年,自己的名字竟然会出现在一部小说里,还变成了一头猪……

他脑子只想一个问题:这经写得是什么玩意?


不仅他读不懂,他的师父也说不清。

万一较起真来,师兄们竟然就用玄学的那一套来搪塞。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为求自保,达官显贵都开始谈玄论道,佛教也依附着玄学缓慢发展。

“你看呀,这个‘诸法悉空’和‘诸法如幻’,跟道家的‘无为’“无名”不是很像吗?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就是玄,差不多就行啦。”

“真的可以差不多就行吗?”朱士行一肚子问号,他想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佛教传入西汉,在这之前,印度僧人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中转站——西域。

以于阗(tián)和龟兹(qiū cí)为中心,形成了两个重要的佛教集散地。僧人们在此,把梵文经典翻译成西域文字,叫做“胡本”,之后再由商人将胡本带入中原。

因此,当年要想读懂佛经,“非通西域文不可”

然而,原本就难以读懂的佛经,经过这几道手的“口传”“心译”,要么前言不搭后语,要么断章取义,更有甚者干脆把不懂的篇章通篇略过。

到朱士行这里,已是满纸荒唐,差不多真叫“玄之又玄”了。


03

https://wx1/large/66a46e6cgy1fhcfw90dw2j20hs0c27ai.jpg

曹魏甘露五年(260年),朱士行终于受不了了。

他决定去西天取经!

“你是认真的吗?”

“当然,再问自杀!”

不问也等同于自杀。整个汉代,去过西域的人,班固算一个,张骞(qiān)算一个,此外,你还能说出谁?

朱士行此行不仅没有随同,更没有向导,沿途人迹罕至,真可谓“鬼才知道他是怎么到的。”

史书上只留下一句“发迹雍州,西渡流沙,既至于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儿就到了西晋太康三年(282年)。

朱士行不仅到了西域,还在于阗待了整整20多年。

他遍访西域诸国,搜集整理了九十章六十余万字的《放光般若经》“梵文胡本”。并花了大量心血重新抄录一遍。

一天,他对西域的弟子们说,“我老了,你们现在出发,把这部经书送回汉地。今后,佛教的弘扬就全靠你们了!”

弟子哭哭啼啼地回:“师父,姆们做不到呀!”


04

https://wx1/large/66a46e6cgy1fhcfwrt84wj20hs0brn2d.jpg

原来,在西域,小乘佛教盛行,朱士行要带回的经典属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的僧人跟西域的国王说:“大王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呀,要是他们把这些书带回去,势必惑乱正典,您要是不管,那佛法就要灭在您手上了!”

于是,国王下令,任何人不准携带经典出城。


朱士行听了之后,冷冷一笑。

他指着取暖用的篝火说:“你们把经书扔火里,烧坏一个字算我输!”

说罢,就把经书付之一炬。

果然,真“经”不怕火炼!熊熊的篝火当即熄灭,经书一个字都没有烧坏。

时人,无不成奇。


朱士行的弟子们十余人,带着这厚厚的经书浩浩荡荡离开了西域。

从此,便只能从商人口中听说师父的事迹。


“听说师父八十岁的时候圆寂了。”

“是啊,身体在大火里烧了好多天都没烧坏。”

“把那些人给吓坏了。有个人说:您要是真得了道法,那就损坏吧!骸骨应声碎散。”

“最后,他们给师父建了一座塔。”


05

https://wx2/large/66a46e6cgy1fhcfxdpoojj20hs0du0v5.jpg

​朱士行让弟子带回来的经典,经过十几年的翻译,在汉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凡有心讲习者,都奉为圭臬”。

而他的这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深深地影响了之后几百年,中国佛教史的发展。

梁启超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中说:

“从朱士行(八戒)开始,到唐代的悟空,500多年间,西行求法者共105人,且佚名者82人还未算在内。”


梁朝时的僧人慧皎,在撰写《高僧传》时,将朱士行列在其中。

他在此书序中说:

“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实之宾也……

名而不高,非所本记,高而不名,则备今录。”

意思就是说,对于那些寡德而又能迎合适时的徒有其名的人,则一概不录;

而对那些德高而不名者,则收入此书,名之曰“高僧”。

朱士行就是这样的高僧。


鲁迅曾说过: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同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朱士行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才叫舍身求法,什么才叫中国的脊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