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2010-10-30 20:36:09)
标签:

杂谈

现在只要是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都会谈论一个问题《新课标》带来了教育的改革,正确把握新课程新的特点是教师学习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发展新课程的起点。《新课程》为广大教师带来不可估计的优点,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与思考。

一、课堂提问的难看。

    为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更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们经常用你观察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来提问,而学生的回答都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与其说是提问题,还不如说一节看图说话课,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着实让人难看。例:我上《9加几》时,一上课出示一挂图后,创设情景问:这是学校举行运动会的场景,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我发现了操场上有小朋友跑步,跑得满头大汗。
   
2: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跳绳比赛。
   
3: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在鼓掌加油。
我又问:你能根据图意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跳绳和跑步的共有几人?列式:3+6=9
   
5:跳绳和跳远的共有几人?列式:3+7=10
……
   
十几分钟过去了,却始终没有涉及“ 9”加几,真让人着急。
   
思考:课堂提问真是一门艺术,命令式的的提问不可取,但拐弯抹角的兜圈子也不行。这节课,如果当时我稍微给学生暗示思考的方向用请根据咱们刚才收集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9加几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来提问,就可以避免问题千个,离题万里的局面。
   
二、合作学习的困惑。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用重要方式,为此合作学习进入课堂。但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可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失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好生在活动中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回报的现象多,而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生中获得信息,致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益比班级教学中获益还少。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使我们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的情况。最后合作时间也不好把握太短,则学生讨论意犹未尽了,太长,则会使学生说些无关的话。
   
思考:一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怎么培养?这是我们全年段教师关注的焦点,我想这关键在于教师平时的指导与训练。要让每个小组成员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轮流发言,相互讨论交流,形成实质性合而不流于形式。
   
三、学生起点的不同
   
一年级学生起点不同是令我们头疼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学校,就以本班来说,父母是双职工或单职工的占41%;父母经商无瑕顾及孩子学习的占36%;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占23%,所以在教学中,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思考:对于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分层次教学这已不是新鲜事,但具体该如何实施,如何操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拿作业来说,如果按层次教学,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期末测试却是同一张考卷,我们又为之奈何!所以说分层教学真不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