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仪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2010-08-28 15:29:32)
标签:

教育

分类: 随笔

------读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之第34条《重视学校仪式》

 

    仪式是一个群体“心怀共同愿望”,“做着同样的动作”,“产生共振”,“形成一个场”,“直达每个人的心底”,“使人更虔诚地信仰”。它的作用是“使不同的人的目标与行为”趋同。

    校园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学校师生认同并共同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它不仅仅包括显性的校园建筑、布局、课程、文字等,更包含隐性的办学理念等。学校仪式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因为仪式本身的形式是校园文化的显性表现,更因为许多仪式的内容所体现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等是校园文化的精髓。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校仪式的构建、规范与管理。

    学校有些活动是仪式,如校运会的开闭幕式、升旗仪式等。名称里本来就含有“仪式”二字,自然就是仪式的一种。这些仪式是培养和体现学生的爱国情感、集体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这些名称末尾冠有“仪式”的活动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而且都比较庄重严肃,比较规范。不过,“仪式渗透着学校的整体风貌”。而风貌是有高下、优劣之分的。我们学校有些方面做得并不够好,尤其是升旗仪式。

    而学校仪式文化更为重要的,也更多数的活动——“一些人群的共同行为”,“原来不算仪式的”,“后来仪式化了”,“具有仪式的诸多外部特征”——“我们却可能忽视了”。

    比如教师例会。教师例会,每周一次固定时间,全体教职员工参加,有较为固定的流程、模式,是“人群的共同行为”、“具有仪式的外部特征”。应该属于学校仪式文化的一种。既然是仪式,就应该形式上庄重,内容上讲求高效。这样,学校的各项制度、措施才能具有执行力。但实际上,我们还很不规范,离“高效”也还很远。

    课堂仪式上的师生起立、问候,不仅仅因为它是一堂课的组成,更因为它也是一个仪式。

    还有一类仪式“可能更被我们忽视”,就是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仪式。如建队仪式、入团仪式、16岁成年仪式等。这类活动是目前学校还比较少开展的,急需学校管理者正视和积极应对的。

    初一年的建队仪式。9月初布置任务。由班主任组织学生互相熟悉,共同为班级命名,拟定口号,制定班规,分组,公开推选班干等准备工作,9月下旬即由少先队组织建队仪式。

    初二年的入团仪式。初定每年10月为入团仪式。这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里程碑。入团仪式前要组织培训,讲明团员的性质、地位等。由共青团组织仪式,让学生宣读誓词,佩戴团徽等。

    初三年的16岁成人仪式。要邀请家长参与。

   

    郑杰认为:学校仪式“是文化,而且是学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使一个学校更具有自己的特征”,“代表自己独特的文化意蕴”,“区别于其他学校”。因此,如何构建有自己特色的仪式文化,把自己学校的仪式文化与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